第三十六章 灵光寄枢蕴新生
归墟之内,万籁俱寂。狂暴的混沌漩涡已化为温顺的星云,缓缓流转,散发出朦胧柔和的光辉。那令人心悸的吞噬之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孕育万物的宁静气息。莲生道主、镇北王连同其野心,已彻底化为虚无。被度化的寂灭魔尊本源,消散于天地间,反而为这片空间注入了一股精纯的原始能量。
龙璎珞怔怔地望着归墟中心,那里只剩下一团拳头大小、温润祥和的七彩灵光,静静悬浮。灵光之中,隐约可见九道细微的本源气流如灵蛇般缠绕交融,那是九灵枢之力失去了宿主后,依循着净尘最后的意志与佛性,自发凝聚成的核心。
“净尘……”龙璎珞喃喃低语,泪水无声滑落。她能感觉到,净尘的个体意识似乎已经消散,但那团灵光中,又分明蕴含着他纯净无暇的精神印记以及那股“造化生机”的宏愿。
就在这时,那团七彩灵光仿佛受到了某种召唤,缓缓向龙璎珞飘来,在她身前微微颤动,流露出一种依恋与托付的情绪。紧接着,灵光一闪,竟主动没入了她佩戴在胸前的那枚护龙司令牌之中!
令牌顿时变得温热,表面浮现出细密的七彩纹路,仿佛活了过来。一股庞大而温和的信息流涌入龙璎珞的脑海——那是净尘对九灵枢之力的最后感悟,以及关于如何引导这股力量滋养龙脉、平衡天地气机的法门。他并非彻底消失,而是将自身的所有与灵枢合一,以一种更本源的方式“存在”着,并将这守护苍生的责任,托付给了她。
龙璎珞握紧温热的令牌,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与深沉意志,擦干眼泪,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她对着令牌,也是对着这片重归平静的归墟,郑重起誓:“净尘师父,你放心。璎珞在此立誓,必承你遗志,以此身护持灵枢,安定山河,绝不负你所托!”
第三十七章 龙脉复苏天下安
龙璎珞手持已与灵枢核心融合的令牌,循着原路退出归墟。当她重返御花园时,外界已是天光微亮。昨夜皇宫内的激战与归墟异动,引发了剧烈的地气波动,但随着邪物被度化、归墟稳定,这股波动已逐渐平息。
她凭借护龙司传人的身份以及对皇宫布局的熟悉,避开混乱的侍卫,直接前往皇帝寝宫。此刻,寝宫外已被忠诚于皇室的大内高手和部分闻讯赶来的正直朝臣控制,镇北王的余党正在被清剿。
龙璎珞亮明身份,出示令牌。令牌上流转的七彩光华与那股祥和正大的气息,立刻引起了在场一位隐居皇室老宗正的注意。在老宗正的引荐下,龙璎珞见到了因龙脉受损、邪气侵蚀而病入膏肓的当今皇帝。
没有多余的解释,龙璎珞依照净尘所传法门,将令牌置于皇帝胸前,引导其中蕴含的“造化生机”之力,缓缓注入皇帝体内,并透过龙气联系,滋养修复受损的国运龙脉。
温和的七彩光芒笼罩着皇帝,他苍白的面色逐渐恢复红润,微弱的呼吸变得平稳有力。殿外之人能明显感觉到,一股蓬勃的生机正从皇宫深处弥漫开来,原本因龙脉异动而出现的种种不祥天象(如旱涝、地动征兆)竟开始缓缓平息。
数个时辰后,皇帝悠然转醒,虽仍虚弱,但眼中已有了神采。他看向龙璎珞,又看向那枚奇特的令牌,似乎明白了什么,虚弱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感激与释然。
龙脉开始复苏,国运重归稳定。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持续数月的紧张氛围一扫而空,阴谋败露的镇北王党羽土崩瓦解。一场可能倾覆王朝的巨大危机,终于消弭于无形。
第三十八章 百相归一证菩提
数月后,江山重归平静。皇帝下诏,为寒山寺平反,追封慧明等殉难僧众,并在原址敕建更大规模的“灵隐寺”,以纪念净尘的功德。寺名取自“灵枢隐现,天光普照”之意。
龙璎珞拒绝了皇室的一切封赏,只请求将已与灵枢融合的护龙司令牌供奉于新建的灵隐寺大雄宝殿之下,借佛法香火温养,同时也可借寺中高僧之力,定期引导灵枢能量,温和滋养龙脉,福泽苍生。皇帝应允,并尊灵隐寺为护国禅林。
这一日,灵隐寺开光盛典,万众瞩目。大雄宝殿内,金身佛像宝相庄严,佛像掌心,并非寻常经文或法器,而是虚托着一团以七彩琉璃封存的温和光晕——那便是蕴含九灵枢本源与净尘精神印记的令牌所化之物,被称为“菩提心灯”。
龙璎珞已换上一身素雅衣裙,站在人群中,静静望着那盏心灯。她仿佛能看到,净尘那平和的笑容在灯光中浮现。他一生修行,始于微末,终于宏大,真正做到了“是啥场显啥相”,与贩夫走卒、王侯将相乃至妖灵邪魔,皆以平等心待之,最终舍身成仁,度化浩劫。
此刻,她心中再无仇恨与执念,只有一片宁静与继续前行的力量。她将遵循净尘的足迹,以护龙司之名,行走世间,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盛典钟声悠扬,传遍四方。阳光透过殿顶琉璃,正好照在“菩提心灯”上,折射出万道霞光,仿佛净尘所悟的“百相归一”之理,化作了普照世间的温暖与光明。
(全书完)
后记:灯火长明照人间
《灵隐天光》的故事,至此已告一段落。然掩卷沉思,那青灯古佛下的残卷、那龙潭虎穴中的智勇、那归墟深处的慈悲,仿佛仍在眼前流转。净尘之路,始于微末,证于宏大,其核心并非力量的累积,而是心境的升华。
他见过权势的倾轧,尝过背叛的苦涩,历经爱恨的纠葛,却始终未曾失去那份“无高低相”的平常心。与老人对弈时的闲适,与孩童嬉戏时的纯真,与权贵周旋时的从容,与邪魔对峙时的悲悯——这便是修行至境“在什么场显什么相”的真谛。顶级的人物,并非是高高在上、睥睨众生,而是能融入万千景象,以最恰当的方式点亮当下,如流水般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润物无声。
这部小说,试图描绘的不仅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奇幻世界,更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我们或许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净尘的高度,但那份对平等的坚守、对众生的尊重、在纷繁万象中保持内心澄明的追求,却是可以点燃于每个人心头的“灵隐天光”。
愿这缕微光,能照见我们各自的修行路。故事有终,而灯火长明。
—— 梦入神机 于癸卯年冬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