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烟雨楼台逢百晓
江南烟雨,朦胧如画。净尘与苏璎珞重返这温柔富贵乡,却无心欣赏景致,直奔那传说中的“烟雨楼”。此楼并非寻常酒楼茶馆,而是一处建在湖心岛上的精致阁楼,需乘小舟方能抵达。细雨霏霏,湖面泛起涟漪,楼台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平添几分神秘。
登岛入楼,内部陈设清雅,檀香袅袅,并无喧嚣宾客,只有几名青衣小童无声侍立。一位身着月白长衫、面容清癯、眼神仿佛能洞悉一切的中年文士,正临窗抚琴,琴音空灵,与窗外雨声相和。他便是“百晓生”。
琴音止歇,百晓生抬眼看向二人,目光在净尘身上停留片刻,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他们的到来:“身负五灵枢,眉聚风云色。小师父,苏姑娘,请坐。”
净尘合十行礼,苏璎珞则显得有些拘谨。二人落座,小童奉上清茶。净尘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询问“万相归墟”及莲生道阴谋。
百晓生轻呷一口茶,缓缓道:“万相归墟,并非实体之地,乃是一处依附于京城龙脉之下的奇异空间缝隙,是前朝国师以莫大法力开辟,用以封印一件极凶极邪之物。开启归墟,需集齐九灵枢之力,并以特殊阵法引动龙脉。莲生道主其志非小,欲释放那邪物,借其之力颠覆乾坤。”
他看向净尘:“至于你,小师父,你并非偶然卷入。你的魂魄深处,有一缕前朝国师散逸的灵识,这也是你能轻易感应并融合灵枢的根本原因。你是国师选定的,守护归墟的‘钥匙’,亦是可能终结这一切的‘变数’。”
此言一出,净尘心神剧震,过往种种疑惑似乎有了答案。苏璎珞也面露惊容。
百晓生继续道:“如今京城,已是暗流汹涌。镇北王借搜捕‘妖僧’之名,调兵遣将,其心叵测。皇宫大内,亦传闻有异动。剩下的风、雷、电、空四灵枢,据我推算,其线索皆指向京城。风灵枢可能在皇史宬(皇家档案馆)的某处禁地;雷灵枢或与天坛祭器有关;电灵枢疑藏于钦天监观星台;而最神秘的空灵枢,或许就在那‘万相归墟’的入口之处。”
“前辈,我们该如何应对?”净尘沉声问道。
百晓生取出一枚古朴的玉符递给净尘:“此符可助你暂时隐匿气息,避开寻常探查。入京后,可去‘积云寺’寻一位号‘苦竹’的老僧,他或可信任。切记,京城之内,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虚,人心鬼蜮,尤甚妖邪。”他又意味深长地看了苏璎珞一眼,“苏姑娘,你的路,终究要你自己抉择。”
离开烟雨楼,细雨未停。净尘手握玉符,感觉肩头担子又重千斤。京城,那权力的中心,也是最终风暴的漩涡,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第二十三章 皇城九门藏杀机
凭借百晓生所赠玉符,净尘与苏璎珞改容易装,混入一支前往京城的商队,历经数日跋涉,终于抵达巍峨的帝都。城墙高耸,门禁森严,守城兵士对来往行人盘查仔细,城门口张贴着绘有净尘容貌(虽不十分精确)的海捕文书。
两人低调入城,但见京城繁华远胜江南,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下,净尘敏锐地察觉到一种无形的紧张氛围。巡城兵马明显增多,暗处时而有目光扫视人群,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他们依照百晓生指点,前往位于西城僻静处的积云寺。此寺规模不大,香火寥落,寺僧稀少。一位须眉皆白、满脸皱纹、正在庭院慢吞吞扫地的老僧,便是苦竹禅师。
苦竹禅师见到净尘,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无多言,只将他们引至一间简陋禅房。“京城乃是非地,灵枢现世,龙脉异动,妖孽辈出。”他声音沙哑,如秋风扫落叶,“皇史宬守备森严,内有精通奇门遁甲的高手;天坛乃祭天重地,禁法重重;钦天监更与皇室秘辛关联极深。欲取灵枢,难如登天。”
正交谈间,寺外忽然传来喧哗之声!有官差高呼:“奉旨搜查积云寺,捉拿钦犯!”脚步声纷沓而至。
苦竹禅师面色不变,疾速推开禅床,露出一条暗道:“快走!老衲在此挡一阵。”净尘与苏璎珞不及多想,钻入暗道。身后传来官差破门而入的呵斥声以及苦竹禅师故作惊慌的应对声。
暗道狭窄潮湿,通向城外。两人出来时,已是郊外荒僻处。回头望那巍峨京城,竟觉那九座城门如同巨兽之口,蕴藏着无尽杀机。莲生道与朝廷势力的勾结,比想象中更深。
第二十四章 史宬盗书惊风雨
首次潜入计划受挫,净尘决定先行探查相对容易接近的皇史宬。皇史宬位于皇城边缘,虽守卫森严,但并非完全无法潜入。深夜,净尘凭借灵枢之力隐匿身形,如一片落叶般悄无声息地越过宫墙,潜入这座存放历代典籍秘档的宏大建筑群。
库房内书架林立,卷帙浩繁,尘埃味混合着陈年墨香。净尘依循对风灵枢的微弱感应,在迷宫般的回廊中穿行。风灵枢特性应是轻盈、迅捷、无孔不入,其可能藏匿于记载奇闻异事或风水秘术的孤本之中。
在一处标有“异闻录”的偏僻角落,他找到一本以奇异兽皮包裹的古籍《禹贡风土记》。刚触手,便感到一股清风绕指柔。正要翻阅,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与谈话声!
“道主有令,务必找到记载‘归墟之钥’的那页残图,据说就在这本《风土记》中!”一个阴冷的声音说道。
净尘屏息藏身于高大书架之后,只见两名身着宫内侍卫服饰、却眼带邪气的人走入,径直走向他刚才所在的位置!竟是莲生道安插在宫内的眼线!
其中一人拿起《禹贡风土记》,迅速翻找,果然从书中夹层抽出一张泛黄的古老绢帛,上面绘有复杂的地形图与符文。“找到了!快走!”
净尘岂容他们得手,当即现身,出手如电,直取绢帛。那两人一惊,随即出手反击,招式狠辣,竟都是高手。库房内顿时拳风掌影,卷动无数书页纷飞。净尘不欲恋战,以金灵枢之力逼退一人,施展巧妙手法,夺过绢帛,同时感应到那本《禹贡风土记》中,一缕清风般的力量悄然融入体内——风灵枢竟以此种形式被收取!
打斗声惊动了外围守卫,警铃大作!净尘不敢停留,将绢帛塞入怀中,身形如风,从窗口急遁而出,融入茫茫夜色。身后,皇史宬灯火通明,一片混乱。
第二十五章 天坛祭夜夺雷枢
夺得记载归墟线索的残图与风灵枢,净尘与苏璎珞在城外秘密据点会合。残图指向天坛圜丘坛下方某处,与百晓生所言雷灵枢可能藏于天坛祭器附近相符。三日后,恰逢皇家祭天前夕,天坛守备必然极其森严,但也是祭器移动、阵法运转,可能露出破绽之时。
祭前之夜,月黑风高。净尘与苏璎珞潜入戒严的天坛。坛壝庄严,汉白玉栏杆在夜色中泛着冷光。圜丘坛中心,摆放着明日祭祀用的主要礼器,包括一组九尊编钟和一柄巨大的青铜雷纹钺。净尘能清晰感受到,那雷纹钺上凝聚着至阳至刚、引动天雷的磅礴力量,正是雷灵枢!
然而,坛周不仅有大批大内侍卫巡逻,更有数名气息深沉、显然是莲生道高手的人影隐在暗处,似乎也在等待时机。更麻烦的是,坛基周围布下了强大的禁制阵法,稍有触动便会引发雷霆反击。
“硬闯不行,需智取。”苏璎珞低声道,“祭祀前,会有掌坛太监进行最后检查,或可趁机混入。”
两人耐心等待,果然不久后,一队太监提着灯笼走上圜丘坛。净尘看准时机,以风灵枢之力裹挟一粒小石子,精准打在远处一盏灯笼上,引起短暂骚动。趁侍卫注意力被吸引的刹那,他与苏璎珞如鬼魅般欺近,制住队尾两名太监,换上其服饰,低头混入队伍。
队伍行至雷纹钺前,掌坛太监仔细检查。净尘趁其不备,将体内一丝雷灵枢的感应之力渡入钺中。顿时,雷纹钺微微震颤,发出低沉嗡鸣,表面泛起细微电弧!
“咦?神器显灵?吉兆!吉兆啊!”掌坛太监又惊又喜,连忙跪拜。周围侍卫也被这异象吸引。
就在这混乱瞬间,净尘感应到雷灵枢核心化作一道微不可查的电光,遁入他袖中。成功收取!他立刻示意苏璎珞,两人悄然后退,欲趁乱离开。
然而,刚下圜丘坛,一道阴冷的气机便锁定了他们!“哼,果然来了!留下灵枢!”隐藏的莲生道高手现身,为首者手持白骨幡,挥动间阴风阵阵,竟是曾在陨星湖交手过的金煞长老!他竟也来到了京城!
前有强敌,后有禁制,天坛夺雷枢,陷入重围!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