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南归渡口暗潮生
取得土灵枢后,净尘体内四股灵枢之力初步交融,虽未至圆融无碍之境,却已能隐隐感知天地气机流转。下一处灵枢的召唤,清晰指向南方酷热之地,似与炽烈之火相关。他辨明方向,离开葬古戈壁,折而向南。
这一日,行至一条名为“沧澜江”的滔滔大河边。江水浑黄,奔流湍急,对岸便是南疆地界,气候景物将与北方大不相同。渡口人声嘈杂,商旅、脚夫、江湖客混杂,等待着那艘唯一的旧渡船往返摆渡。
净尘僧衣虽旧,但气度沉静,眉宇间隐有宝光流动,在人群中颇为显眼。他寻了处僻静角落盘膝而坐,默运玄功,调和体内灵枢之力。忽然,一阵熟悉的、略带尖锐的笑语声传入耳中。
“哎哟,这不是净尘小师父吗?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
净尘睁眼,只见苏璎珞巧笑嫣然,在一群衣着光鲜的仆从簇拥下,袅袅婷婷走来。她今日换了一身水红色劲装,更显娇俏,腰间却悬着一柄装饰华丽的短剑,平添几分英气。
“苏姑娘。”净尘起身,合十行礼,心中警惕。陨星湖畔那染血的鹅黄云裳碎片犹在怀中,此刻她竟似无事人般出现,着实诡异。
“小师父这是要往南去?”苏璎珞眼波流转,目光似无意扫过净尘的僧袖,“南疆近来可不太平,听说有火山异动,地火喷发,烧毁了好几个寨子呢。还有传言,说是有异宝出世,引得各方人马都往那边赶。”她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小师父若也是为此而去,或许……我们可以同行?彼此有个照应。”
净尘不动声色:“多谢姑娘好意。小僧云游四方,随缘而行,不敢劳烦姑娘。”
苏璎珞也不坚持,咯咯一笑:“那便随小师父心意吧。不过……”她话锋一转,声音更低,几乎细不可闻,“小心渡船上的‘艄公’,他摆渡的不是人,是‘魂’。”说完,也不解释,带着一阵香风,转身回到仆从中间。
净尘心中凛然,再看那渡口忙碌的老艄公,佝偻着背,面容隐藏在斗笠下,撑船的动作看似缓慢,却异常稳定,每一次竹篙入水,都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韵律。渡口阴风阵阵,明明烈日当空,却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第十八章 幽冥摆渡黄泉路
渡船缓缓离岸,驶向江心。船上挤满了人,净尘与苏璎珞一行各占一角,彼此并无交流。江上风浪渐大,乌云汇聚,天色暗沉下来。
行至江心最湍急处,那一直沉默的老艄公忽然停下撑篙,发出一声夜枭般的怪笑。他摘下斗笠,露出一张毫无血色、双眼只剩两个黑洞的脸孔,周身散发出浓烈的死气与怨念。
“黄泉路远,渡资不够,只好借诸位生魂一用了!”老艄公厉声喝道,双手结印。顿时,整艘渡船被一层墨绿色的鬼火笼罩,船上其他普通乘客眼神瞬间呆滞,魂魄仿佛要被抽离体外,发出无声的嘶吼。江面下,无数苍白的水鬼手臂探出,抓向船帮!
“是‘幽冥摆渡人’!莲生道拘役鬼魂的邪术!”苏璎珞娇叱一声,腰间短剑出鞘,剑光如虹,斩向那些水鬼手臂,她的仆从也各亮兵刃,结阵御敌。
净尘早有防备,见状立刻运转灵枢之力。水灵枢调和江水,暂时平息漩涡;木灵枢生机勃发,护住那些凡人即将离体的魂魄;金灵枢锋芒暗藏,警惕着主攻的老艄公;土灵枢沉稳如山,定住摇晃的船身。
那幽冥摆渡人见净尘手段玄妙,怪笑更甚,张口喷出一股黑烟,化作无数狰狞鬼首,扑向净尘。净尘以金灵枢之力凝于指尖,凌空划出一道金色符咒,佛光普照,鬼首触之即散。同时,他察觉到这摆渡人的邪术核心,似乎与对岸某个阴气极重的地点相连。
“苏姑娘,攻他后心‘命门穴’!那是邪法枢纽!”净尘喝道,他看出苏璎珞剑法精妙,内力不俗,绝非普通官家小姐。
苏璎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动作毫不迟疑,身法如鬼魅般闪到摆渡人身后,短剑疾刺其命门穴!摆渡人惨叫一声,周身鬼气溃散,船上的鬼火也随之熄灭。他怨毒地瞪了净尘和苏璎珞一眼,化作一股黑烟遁入江中消失。
危机解除,船上凡人悠悠转醒,浑然不知刚才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渡船失去控制,顺流而下,最终撞在对岸一片荒芜的滩涂上。
第十九章 烈焰地宫熔岩心
踏上南疆土地,气候顿时湿热难当。远处,几座火山冒着滚滚浓烟,天空都被映成暗红色。根据灵枢感应,火灵枢就在其中一座最为活跃的火山腹地。
苏璎珞坚持要与净尘同行,理由是她“对南疆地形熟悉”,且“方才并肩作战,已是盟友”。净尘知她目的不纯,但眼下确需向导,且也想借此探查其底细,便默许了。
两人避开山脚下几个被岩浆摧毁的村寨废墟,沿着险峻的山脊向上攀爬。越靠近火山口,空气越是灼热,硫磺气味刺鼻。在一处被藤蔓遮掩的裂缝后,他们发现了一条通往山腹的隐秘通道。
通道内部曲折向下,石壁灼烫,深处传来轰鸣声与隐隐红光。沿途可见许多人工开凿的痕迹,以及一些残破的机关陷阱,似乎曾是一处古代遗迹。净尘以灵枢之力护体,苏璎珞也取出一种冰蚕丝手套佩戴,方能抵御高温。
深入数里,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宫殿由暗红色火山岩砌成,中央是一个沸腾的岩浆湖,湖心有一座石台,台上悬浮着一团不断变换形态、散发出恐怖高温的暗红色火焰——那便是火灵枢!
然而,宫殿内并非无人。只见数十名身着赤红道袍的莲生道士,正围绕岩浆湖布置着一个邪恶的法阵,法阵中央捆缚着几名奄奄一息的南疆土著,似乎要以活人祭祀,引动火灵枢之力。为首的一名老道,手持赤玉拂尘,气息灼热逼人,正是坐镇此地的莲生道“火煞”长老。
“又是你这小和尚!还有苏家丫头!屡次坏我圣道好事,今日定叫你们葬身这地火熔炉!”火煞长老怒喝,挥动拂尘,一道火龙卷直扑而来!
第二十章 智取火精破邪祭
地宫之内,热浪滔天,火龙卷携焚天之势袭来!净尘将水灵枢之力催至极致,周身泛起清凉水汽,形成护罩,硬抗火龙冲击,发出“嗤嗤”巨响,水汽蒸腾。苏璎珞则身法灵动,如穿花蝴蝶般避开火焰余波,短剑连点,攻向法阵边缘那些较弱的道士,试图破坏祭祀仪式。
火煞长老修为高深,操控地火如臂使指,岩浆湖翻涌,不断凝聚出火蛇、火鸦攻击二人。莲生道士们则加快念咒,法阵红光越来越盛,被捆缚的土著发出凄厉哀嚎,生命力正在被快速抽取,注入湖心那团火焰。
净尘心知硬拼难以取胜,且那些无辜者危在旦夕。他观察法阵,发现其能量流转与湖心火灵枢的波动息息相关。火灵枢虽狂暴,但其核心似乎蕴藏着一丝纯净的“火精”之源。
他冒险将一缕神识探向火灵枢,忍受着灼烧般的剧痛,努力沟通那丝火精。同时,他对苏璎珞喊道:“苏姑娘,攻他‘曲池穴’,乱其火劲运转!”
苏璎珞闻言,虽不明深意,但见识过净尘的眼力,立刻依言而行,剑招专攻火煞长老手臂曲池穴。火煞长老气血一滞,操控的火龙顿时弱了三分。
趁此间隙,净尘以木灵枢的生机之道为引,土灵枢的承载之德为基,向火灵枢传递出平和与控制的意念,而非强行摄取。奇妙的是,那狂暴的火焰似乎感应到了这种“理解”,反抗之意稍减,那丝纯净的火精微微跳动。
净尘福至心灵,不再试图压制,而是引导。他双手结印,将一丝火精之力引出,化作一道细小的金色火线,射向邪恶法阵的核心节点——那是一名手持赤色令旗的道士。
“噗!”金色火线轻易洞穿令旗,没入那道士体内。道士浑身一僵,随即发出惨叫,整个人从内而外燃烧起来!法阵能量瞬间失衡,反噬之力席卷而出,将周围道士震得人仰马翻,祭祀仪式戛然而止!
火煞长老遭到反噬,喷出一口鲜血,又见净尘竟能引动火精,惊骇交加,心知事不可为,恨恨地瞪了二人一眼,化作一道火遁之光,裹挟着几名心腹仓皇逃入地宫深处。
净尘顾不上追击,立刻与苏璎珞解救下那些幸存的土著。他走到岩浆湖边,那团暗红火焰已平静许多,缓缓飞到他面前,融入他体内。一股灼热却温顺的力量流淌开来,与其他四灵枢之力相互滋养、制约。五灵枢齐聚,他感到体内仿佛形成了一个微小的循环宇宙,力量产生了质的飞跃。
苏璎珞看着净尘周身流转的五色光华,眼神复杂,有惊叹,有贪婪,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忌惮。
第二十一章 疑云重重璎珞心
走出烈焰地宫,重见天日,两人皆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连番激战,尤其是最后沟通火灵枢,耗神极大,净尘寻了处僻静溪谷调息。苏璎珞在一旁守护,神色变幻不定。
待净尘调息完毕,苏璎珞忽然开口,语气不复之前的娇俏,带着几分严肃:“净尘师父,你可知你已大祸临头?”
净尘抬眼看向她,静待下文。
“莲生道谋划多年,收集灵枢,乃是为了开启一处名为‘万相归墟’的远古禁地,据说其中藏着足以颠覆乾坤的秘密。”苏璎珞缓缓道,“你身怀五灵枢,已成他们必得之目标。不仅如此,朝廷方面,镇北王对你似乎也另有所图,绝非仅仅为了郡主病情。更麻烦的是,一些自诩正道的门派,恐怕也容不下一个身怀重宝、来历不明的‘妖僧’。”
“苏姑娘似乎知道得很多。”净尘平静地说。
苏璎珞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与自嘲:“我?我不过是各方势力博弈中的一枚棋子罢了。镇北王义女的身份是真是假,莲生道与我是否有染,这些现在说来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万相归墟’的入口,据说就在京城附近。”
净尘沉默片刻,道:“灵枢之力,关乎苍生气运,绝不能落入邪佞之手。无论前路如何,小僧需往京城一行,查明真相,阻止阴谋。”
“京城……”苏璎珞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似有恐惧,又有决绝,“那是龙潭虎穴,也是所有因果汇聚之地。好,我便陪你走这一遭。或许在那里,也能解开我自身的谜团。”她看向净尘,“不过,在去京城之前,我们或许还需要找一个人——一个可能知道如何安全进入‘万相归墟’的人。”
“谁?”
“一个被称为‘百晓生’的奇人,据说他知晓天下秘辛,但行踪诡秘,常年隐居在江南‘烟雨楼’。”苏璎珞道,“而且,传闻他与当年的前朝国师,有些渊源。”
净尘心中一动,前朝国师,正是铸造灵枢之人。看来,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了京城,指向那最终的谜团“万相归墟”。而身边的苏璎珞,她的真正目的,也即将在京城这场风暴中,彻底揭开。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