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迷雾林中有诡僧
苍茫山深处,雾气终年不散,古木盘根错节,枝叶遮天蔽日。白瑶在前引路,身形轻盈如烟,她对这片迷雾林果然极为熟悉,总能避开天然的陷阱和沼泽。净尘紧随其后,怀中金轮对灵枢的感应愈发清晰,如同指南针般指向森林核心。
“前面要小心,”白瑶忽然停下,耳朵微动,“我闻到一股……香火味,混着死气。”
净尘凝神感知,果然在潮湿的草木气息中,捕捉到一丝极淡的、陈年香烛的味道,还夹杂着若有若无的腐朽气息。两人谨慎前行,穿过一片挂满藤蔓的怪石区,眼前豁然开朗——林间空地上,竟矗立着一座完全由枯木和兽骨搭建的小庙!庙门歪斜,匾额上字迹斑驳,依稀是“往生寺”三字。庙前空地上,一名身着破旧僧袍、背对他们的僧人,正一下一下地扫着落叶,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那僧人缓缓转过身,露出一张布满褶皱、如同老树皮般的脸,双眼浑浊,嘴角却挂着一丝诡异的微笑:“有客自远方来,往生极乐,善哉善哉。”他的声音沙哑,如同砂纸摩擦。
净尘双手合十,依礼回应:“阿弥陀佛,打扰法师清修。”他注意到老僧的僧袍下摆沾着暗红色的泥土,扫帚柄上缠绕着几根不同颜色的毛发。
老僧浑浊的眼睛在净尘和白瑶身上扫过,尤其在净尘怀中停留片刻,笑意更深:“小师父身具佛光,却与妖同行,有趣,有趣。可是为那‘木灵枢’而来?”他直接点破,手中扫帚一顿,“可惜,此物与老衲有缘,乃镇守此地方圆百里生灵之气运,不容外人觊觎。”
话音未落,四周雾气骤然翻涌,化作无数扭曲的鬼手,向净尘和白瑶抓来!同时,地面枯叶下钻出数十具行动僵硬的骷髅,眼窝闪烁着绿光,手持骨刀,围拢而上。
“小心!他是莲生道的‘守尸僧’,借此地阴脉修炼邪法,早已非人!”白瑶惊呼,身形一晃,显出部分狐妖本体,利爪挥出寒光,撕裂雾气鬼手。
净尘运转金轮之力,金光护体,将靠近的骷髅震退。但那老僧实力强横,手中扫帚挥舞间,带起阵阵阴风鬼啸,逼得两人连连后退。激战中,净尘瞥见那小庙内供奉的并非佛像,而是一尊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邪神像,神像掌心托着一枚翠绿欲滴、生机盎然的种子——那定然是木灵枢!
第十章 青木生机破邪障
守尸僧邪法诡异,操控阴气与骷髅,将净尘与白瑶逼得险象环生。白瑶狐火虽能灼烧骷髅,但对那无形阴气效果有限,利爪挥过,往往只能暂时驱散。净尘的金光虽能护体,却缺乏有效的攻伐手段,显得颇为被动。
“小师父!灵枢之力在于沟通天地本源!莫要只知硬抗,尝试感应它,引导它!”白瑶在闪避间隙疾呼。
净尘心中一动,想起寒渊鳞甲御水之能,或许金轮之力亦可变化?他不再一味防御,而是闭目凝神,将意念沉入怀中金轮,努力感应那枚翠绿种子蕴含的磅礴生机。刹那间,他仿佛感受到周围无数草木的呼吸,感受到大地深处生命之脉的搏动。
守尸僧见净尘闭目,以为有机可乘,阴笑一声,化作一道黑烟直扑而来。就在黑烟即将触体刹那,净尘猛然睁眼,眼中闪过一丝翠绿光芒。他并指如剑,指向地面,喝道:“青木生长,邪祟退散!”
怀中所对应的那枚金轮骤然青光大盛,一道充满生机的涟漪以净尘为中心扩散开来。涟漪所过之处,地面疯狂涌出坚韧的藤蔓,如灵蛇般缠向守尸僧所化的黑烟及那些骷髅。藤蔓上绽放出洁白小花,散发出净化之气,阴气触之即散,骷髅被缠住后,眼中绿光迅速黯淡,哗啦散架。
“不!不可能!你怎能驾驭木灵枢生机之力?!”黑烟中传出守尸僧惊怒的咆哮,他被无数藤蔓死死束缚,现出原形,浑身冒出嗤嗤白烟。
净尘不为所动,目光落在那邪神像掌心的翠绿种子上。他走上前,伸手欲取。就在指尖即将触碰种子的瞬间,种子突然绿光大放,一道精纯的生命能量涌入净尘体内,与他原有的金轮之力水乳交融。同时,关于木灵枢的信息涌入脑海:此枢主生发,能滋养万物,亦能克制阴邪。
身后传来白瑶的闷哼。净尘回头,见她脸色苍白,方才激战牵动旧伤。他心念微动,引导一缕木灵枢的生机之气渡入白瑶体内。白瑶浑身一颤,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气息也变得平稳下来,看向净尘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
取得木灵枢,守尸僧在藤蔓净化下化为飞灰,那小庙也轰然倒塌。净尘手握温润的种子,感受到体内力量又增一分,但对前路的凶险,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莲生道势力远超想象,竟连这等深山老林也有布置。
第十一章 义妖舍身护金轮
离开迷雾林,根据木灵枢带来的新感应,下一处灵枢方位指向更北方的“陨星湖”。白瑶伤势好转,但对前路显得忧心忡忡。
“陨星湖传说曾是上古战场,戾气极重,湖底可能有‘金灵枢’,主杀伐锋锐。莲生道在那里必有重兵把守,甚至可能有道中长老级人物坐镇。”白瑶提醒道,“而且,我总感觉这一路太过顺利,像是……有人故意引我们前往。”
净尘亦有同感,但灵枢关乎重大,即便龙潭虎穴也需一探。两人昼伏夜出,数日后抵达陨星湖外围。此湖广阔,湖水暗红,湖边岩石嶙峋,寸草不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铁锈与血腥味。
果然,湖岸巡逻的莲生道教众明显增多,戒备森严。正当净尘思索如何潜入时,远处突然传来剧烈的打斗声和爆炸声!只见湖心方向光芒乱闪,气劲纵横,似乎有人正在激烈交战。
“是正道各派的高手!他们竟也找到了这里,和莲生道打起来了!”白瑶眼尖,认出几道剑光属于知名门派。这突如其来的混乱,或许正是潜入的良机。
净尘与白瑶趁乱潜至湖边一处隐蔽岩洞,准备由此下水。洞内幽深,通往湖底。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入水时,一道阴冷的声音响起:“等候多时了,小和尚。”
岩洞深处,缓步走出三人。为首者身着暗金色道袍,面容枯槁,眼神如鹰隼,气息深不可测,正是莲生道一位长老,号“金煞”。他左右各站一人,皆是气息阴沉的好手。
“交出灵枢,留尔全尸。”金煞长老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净尘心知遭遇强敌,毫不犹豫催动金轮与木灵枢之力,青光金芒交织护体。白瑶也显化狐妖真身,严阵以待。
战斗瞬间爆发。金煞长老实力远超守尸僧,挥手间金色煞气如刀似剑,锋锐无匹,竟能撕裂净尘的护体光芒。左右两人亦同时攻向白瑶。洞内空间狭小,净尘与白瑶顿时落入下风,险象环生。
激战中,金煞长老觑准一个破绽,一道凝练的金煞之气直射净尘心口,快得不及反应!白瑶见状,竟不顾自身安危,猛地扑到净尘身前!
“噗嗤!”金煞之气贯穿白瑶肩胛,鲜血迸溅!
“白瑶!”净尘目眦欲裂。
白瑶强忍剧痛,回头对净尘凄然一笑:“快走……去湖底……别忘了你的承诺……”说罢,她用尽最后力气,吐出一颗炽热的内丹,轰向金煞长老,暂时阻住其攻势,同时将净尘推向通往湖底的暗河入口。
净尘被水流卷走前,最后看到的是白瑶被金煞长老一掌击飞、生死不明的身影,以及她眼中那份决绝与托付。怒火与悲愤充斥胸膛,他握紧双拳,向着幽暗的湖底潜去。
第十二章 湖底剑冢悟杀心
暗河冰冷刺骨,净尘心中却燃烧着熊熊怒火与悲恸。白瑶舍身相护的画面不断在脑海回放。不知下潜了多久,水流渐缓,眼前出现一片奇异景象——湖底竟矗立着无数锈迹斑斑、断折残破的古剑,形成一片巨大的水下剑冢!剑气森然,即便历经岁月,仍能感受到那股冲天的杀伐之意。
剑冢中央,有一石台,台上插着一柄通体暗金、唯有剑刃雪亮的长剑。剑身周围,湖水被无形力场排开,形成一片无水空间。那定然是金灵枢所在!
净尘游近石台,感受到怀中的金轮剧烈震颤,与那柄金剑产生强烈共鸣。他伸手握住剑柄,一股凌厉无匹、充满毁灭气息的意念瞬间冲入他的识海!那是历代持剑者的战意、杀心、以及兵戈本身的锋锐之气!
净尘眼前幻象丛生:战场厮杀、白骨成山、血流成河……暴戾的情绪几乎要将他吞噬。他想起白瑶的托付,想起寒山寺的惨状,想起守尸僧的邪诡,一股以杀止杀、斩尽邪魔的念头油然而生,与那金灵枢的杀伐之意渐渐融合。
“杀!杀!杀!”意念在咆哮。
就在净尘心神即将失守之际,脑海中忽然浮现师父慈祥的面容,以及那本残经上被烧毁的“相”字。师父曾说:“金刚怒目,不及菩萨低眉。诛邪是手段,非目的。心有慈悲,方能持利器而不伤己。”
刹那间,净尘惊醒!金灵枢之力固然可诛邪,但若被杀心主宰,与邪魔何异?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戾气,以木灵枢的生机平和之意引导金灵枢的锋锐,以佛法慈悲之心驾驭杀伐之力。
渐渐地,暗金长剑光芒内敛,不再那般咄咄逼人,而是化作一股精纯凝练的锋锐之气,融入净尘体内,与之前的水、木灵枢之力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他成功收取了金灵枢,也渡过了一次心境危机。
第十三章 破围仗剑遇故人
净尘手持暗金长剑(金灵枢显化),自湖底潜出。刚出水面,便见湖岸上战况已近尾声。莲生道在金煞长老指挥下,逐渐压制了各派高手,地上躺倒不少伤亡者。
金煞长老一眼看到净尘,尤其看到他手中那柄暗金长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惊怒:“小子!竟敢窃取圣物!拿下他!”
顿时,大批莲生道教众围拢过来。净尘此刻心境不同往日,虽悲愤未消,却已能冷静应对。他挥动暗金长剑,并未施展致命杀招,而是将金灵枢的锋锐之气化为道道剑气,或点穴,或断刃,或破罡,所过之处,莲生道教众纷纷倒地,失去战力,却少有伤亡。木灵枢的生机之气则悄然护住自身,愈合细微损伤。
这番举重若轻的表现,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各派高手见这年轻僧人手段高超,似友非敌,士气一振。金煞长老面色阴沉,亲自出手,金色煞气化作巨掌拍下。
净尘不闪不避,暗金长剑直刺巨掌中心!锋锐无匹的剑气与沉重煞气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一次,净尘半步未退,金煞长老却被震得气血翻涌,连退数步!
“好个小和尚!看来留你不得!”金煞长老又惊又怒,正要施展更强邪法,忽听天际传来一声清越鹤唳!一道剑光如九天银河垂落,直取金煞长老!
剑光散去,露出一名身着青衫、背负剑匣的中年道姑,风姿绰约,眉目含煞。“莲生妖孽,休得猖狂!”她声如寒冰,目光扫过战场,最后落在净尘身上,微微一愣,“咦?你这小和尚,身上的气息……可是源自寒山寺?”
净尘抬头,认出这道姑乃是与师父有旧交的峨眉派高手,道号“清霜”。他心中一暖,仿佛见到了亲人,合十道:“晚辈净尘,拜见清霜师叔。”
清霜师叔的到来,以及净尘展现的实力,瞬间扭转了战局。金煞长老见势不妙,恨恨地瞪了净尘一眼,率众遁走。一场恶战,终告段落。净尘虽得强援,但白瑶下落不明,前路依旧迷雾重重。清霜师叔的出现,又会带来怎样的江湖讯息与因果?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