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伏龙潭底锁蛟魂
净尘自那崩塌的溶洞中冲出,身后乱石轰隆,将入口彻底封死。他怀中的九枚金轮仍在微微发烫,如同活物般与他的心跳共鸣。那声自伏龙潭方向传来的龙吟啸叫,此刻仍在他耳边回荡,牵引着他的脚步。
后山禁地,古木参天,藤蔓如虬龙盘绕,终年雾气弥漫。伏龙潭便深藏于此,潭水幽深墨绿,水面不起微澜,却隐隐有暗流涌动,散发出刺骨寒意。净尘遵循着脑海中那幅荧光图谱的指引,拨开齐人高的荒草,来到潭边。
他刚站稳脚跟,怀中一枚金轮突然自主飞出,悬于潭水之上,金光投映水面,竟显出一道扭曲的符文封印。净尘福至心灵,依着金轮传来的微弱意念,将手按在冰冷的潭水表面。霎时间,潭水如同沸腾般翻滚,一个苍老而疲惫的声音直接在他心底响起:
“百年了……终于有人携‘灵钥’而来……”
潭水中央漩涡骤现,一道半透明的幽蓝身影缓缓浮升。那是一名面容俊美却带着凄苦之色的青年虚影,额生玉角,颈覆细鳞,双目如寒星,却蕴藏着化不开的哀愁。他便是被囚于此的蛟灵后裔,名唤“寒渊”。
“我族世代镇守此地水眼,平衡地脉,”寒渊的虚影摇曳,声音带着无尽的沧桑,“然百年前,有邪修窥伺潭底‘水灵枢’之力,布下这‘九幽锁魂阵’,将我魂魄禁锢于此,欲借水灵枢阴寒之气修炼魔功。若灵枢被夺,水眼失衡,千里泽国将化为赤地,生灵涂炭。”
净尘凝视着寒渊眼中那份与世隔绝的孤寂与坚守,心中触动,双手合十:“小僧净尘,愿助尊者脱困,护佑生灵。”
寒渊摇头叹息:“阵法核心与我的魂体相连,外力强破,我必魂飞魄散。除非……能找到布阵邪修的后人,以其血脉破阵,或能有一线生机。”他目光深邃地看向净尘,“那邪修自称‘莲生道’徒众,臂有倒莲血咒。小师父,你既携灵钥而来,便是因果选中之人。前路艰险,你可愿承此重任?”
净尘想起王府管家臂上那诡异的朱砂符咒,与后山倒莲脚印如出一辙,心中了然。他郑重颔首,悬于空中的金轮似乎感应到他的决心,光芒一盛,一道关于水灵枢方位与特性的信息流涌入他的识海。与此同时,寒渊虚影渐淡,最后化作一枚鳞片状的蓝色冰晶,落入净尘手中。
“此乃我一片本命鳞甲,持之可避水厄,关键时刻或能助你……小心‘莲生道’,他们……无处不在……” 声音渐逝,潭水重归死寂,唯有那枚金轮飞回净尘怀中。
第五章 千金一笑埋杀机
手持寒渊所赠的鳞甲,净尘深知王府已成龙潭虎穴,但破阵线索系于那位臂有血咒的管家,他必须再入虎穴。恰逢镇北王为安抚爱女,广发请帖,于别院举办百花宴,邀名士僧道齐聚,名为赏花论道,实为郡主驱邪祈福。
净尘以“需王府特定药引辅佐疗法”为由,轻易再入“洗剑庐”。宴会笙歌鼎沸,觥筹交错。郡主经净尘上次安抚,病情似有好转,偎在父亲身边,偶尔对净尘露出依赖的眼神。镇北王对净尘的态度愈发微妙,既倚重又戒备。
宴席间,净尘留意到那位精干管家穿梭忙碌,其袖口紧束,难窥臂上奥秘。正当他苦无良策时,一位身着鹅黄云裳、巧笑倩兮的少女主动上前搭话,自称苏璎珞,是镇北王义女。
“小师父好手段,竟能安抚我那顽劣的妹妹,”苏璎珞眼波流转,亲自为净尘斟茶,指尖似无意掠过杯沿,“听闻师父来自寒山寺?真是宝刹出高僧呢。”她笑语嫣然,举止天真烂漫,但净尘灵觉敏锐,隐隐感到她身上有一股极淡的、与佛道迥异的灵力波动,温和表象下似有锐气暗藏。
净尘不动声色,合十谢过。苏璎珞却靠得更近,压低声音,如耳语般:“师父可知,这府中近日不太平,夜半常有异响,像是……锁链拖地之声。”她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诡光,“有人说,是前朝那些屈死的剑客阴魂不散呢。”
话音未落,一名侍女不慎打翻酒壶,淋湿了管家的衣袖。管家愠怒拂袖,刹那间,净尘清晰地看到其小臂内侧那倒莲血咒在灯光下一闪而逝!与此同时,他怀中的蛟鳞微微一凉,而苏璎珞则仿佛无事发生,继续笑着谈论园中牡丹。
净尘心中凛然,这苏璎珞绝非表面那般单纯,她是在试探,还是意在提醒?这百花盛宴,看似繁华,实则杀机四伏,每一步都可能踏入陷阱。
第六章 血染伽蓝惊变起
百花宴后次日清晨,净尘正在房中静坐,忽闻寺中方向传来急促钟鸣——并非平日的晨钟,而是外敌入侵、召集僧众御敌的警钟!他心头巨震,冲出房间,只见寒山寺方向浓烟再起,火光映红半边天。
数骑王府亲兵疾驰而至,为首校尉手持令箭,高呼:“奉王爷令!寒山寺僧众勾结前朝余孽,密藏兵器,图谋不轨!现派兵围剿,闲杂人等避让!”
净尘如遭雷击,瞬间明白这是栽赃陷害!很可能是自己探查灵枢和莲生道的行为已被察觉,对方要先发制人,毁寺灭口!他不及细想,施展轻功,向寒山寺狂奔。
寺前已是修罗场。官兵如潮,刀枪映日,与手持棍棒戒刀的僧众战作一团。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昔日清净佛地,此刻血流成河。净尘看到熟悉的师兄师弟倒在血泊中,目眦欲裂。
他冲入战团,试图阻止杀戮,但官兵人数众多,攻势凶猛。混乱中,一名军官挥刀直劈一名小沙弥,净尘不及多想,合身扑上,体内那股得自浮屠塔骨殖的暖流骤然爆发,周身泛起淡淡金光。“铛”的一声,军官的刀竟被震开!
这一异象引起了围攻官兵的注意,更多刀枪向他招呼而来。净尘被迫运转体内那股陌生而强大的力量,金芒时隐时现,虽不谙攻击法门,却也将攻来的兵器一一格挡震开,护住了身边几名僧人。
“妖僧!果然有妖法!”校尉厉声喝道,“放箭!”
箭如飞蝗,笼罩净尘及其周围。危急关头,净尘怀中的金轮再次自主飞出,盘旋飞舞,金光结成一道光幕,将箭矢尽数挡下。这一幕,不仅让官兵骇然,也让残余的僧众目瞪口呆。
“灵枢……是灵枢之力!”人群中,不知是谁嘶哑地喊了一声。
净尘身份彻底暴露。他站在尸横遍地的山门前,看着昔日家园化为焦土,看着师兄们或惊或惧或疑的目光,心中悲愤交加。他知道,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寒山寺的小沙弥净尘,而是身怀异宝、被朝廷追缉的“妖僧”。
第七章 暗夜迷踪遇玄狐
寺院被焚,僧众或死或散,净尘成为通缉要犯,画像贴满城关。他只得昼伏夜出,凭借金轮对灵枢的微弱感应和蛟鳞避水之能,沿着图谱指示,向下一个灵枢可能存在的方向——西北方向的苍茫山遁去。
这夜,月隐星稀,净尘潜入一座废弃的山神庙暂歇。庙宇残破,神像倾颓,唯有狐仙泥像还算完整。他刚点燃一小堆篝火,忽闻庙外传来细碎脚步声及追骂声。
“那妖女中了我的‘蚀骨掌’,跑不远!搜!”
净尘屏息凝神,藏身于神像之后。片刻,庙门被撞开,两名手持钢刀、身着莲生道标志性灰衣的汉子闯入,四下搜寻。其中一人骂骂咧咧:“妈的,好不容易抓到苏璎珞那丫头,竟让她在眼皮底下跑了!道主可是要活口!”
净尘心中一动,苏璎珞?镇北王义女?她怎会遭莲生道追杀?难道她并非与莲生道一伙?
就在这时,他感到脚边有什么东西动了动。低头一看,竟是一只通体雪白、唯独尾巴尖带着一抹嫣红的小狐狸,正用湿漉漉的眼睛望着他,前腿似乎有伤,血迹斑斑。小狐狸眼神灵动,竟似有哀求之意。
净尘心生怜悯,悄悄将它抱起,用僧衣下摆遮掩。那两名汉子搜寻无果,骂咧着离去。待脚步声远去,净尘才仔细检查小狐狸的伤势,那伤口泛着黑气,正是阴毒掌力所致。
他尝试运转体内暖流,掌心覆于伤口之上。金光微吐,黑气渐渐消散,伤口也开始愈合。小狐狸舒服地眯起眼,蹭了蹭他的手掌。突然,它眼中闪过一丝拟人化的狡黠,张口吐出一枚莹润的珠子,落在净尘掌心,然后跳出怀抱,落地时竟化作一名身着白衣、容颜绝美的少女,只是脸色苍白,气息微弱。
“小女子白瑶,多谢小师父救命之恩。”少女盈盈一拜,声音软糯,“那两人是莲生道的恶徒,我追踪他们至此,不慎中了暗算。”她看着净尘,眼波流转,“小师父身怀佛力,又能驱使灵枢之气,莫非……就是他们口中那个从寒山寺逃出来的小和尚?”
净尘心中警兆顿生,后退半步,握紧了手中的蛟鳞。这少女,竟是狐妖所化!
第八章 狐心难测雾锁山
见净尘戒备,白瑶(白狐少女)并不意外,反而嫣然一笑,更显娇媚:“小师父莫怕,我若有害你之心,方才便可引那二人前来。实不相瞒,我与你,或许还是同路之人。”
她轻抚受伤的手臂,继续道:“我乃苍茫山玄狐一族。莲生道近年来在我族圣地附近活动频繁,似在寻找什么。我族多名族人失踪,疑与他们有关。我奉命暗中调查,发现他们不仅觊觎灵枢之力,更似乎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与朝廷、与江湖各派皆有关联。”
净尘沉默不语,心中权衡。白瑶所言,与寒渊的警告、王府的诡异、寺院的灾祸隐隐吻合。但她毕竟是妖,非我族类,其心难测。
白瑶似乎看穿他的疑虑,正色道:“莲生道修炼邪法,残害生灵,人妖皆受其害。小师父身负灵枢,已是他们必夺之目标。前路凶险,孤身难行。我对苍茫山了如指掌,可为你引路,亦可联手应对莲生道。至于信与不信,”她指了指净尘掌中那枚她吐出的珠子,“此乃我本命元丹之一缕化身,暂交于你。若我有异心,你随时可毁去此珠,我必受重创。”
净尘看着手中温润的珠子,又看向白瑶清澈却带着一丝哀伤的眼睛,想起师父曾说“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眼下形势危急,或许这狐妖真是破局的关键。他缓缓收起珠子,沉声道:“小僧愿与姑娘同行,但请姑娘谨记今日之言。”
白瑶展颜一笑,如冰雪初融:“如此甚好。事不宜迟,莲生道追兵不久必至,我们需尽快进入苍茫山深处。下一个灵枢,据我族古老传说,可能就在那里的‘迷雾林’中。”
两人稍作休整,便趁着夜色离开山神庙,向苍茫山进发。山雾渐起,缭绕林间,前路迷茫,杀机暗伏。这一人一狐的组合,将为这纷乱的江湖,带来怎样的变数?唯有踏入那迷雾深处,方能知晓。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