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儿归(小说连载之十)
第十集 同学与需求
(接上一集)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杜二哥的脸上。他一夜没睡好,眼睛里满是血丝,却依旧精神矍铄 —— 昨天晚上,他跟杜义尚的两个闺蜜聊了很久,终于知道了儿子离家的真正原因。
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在座的亲戚们,声音低沉而有力:“昨晚,我跟义尚的闺蜜小陈和小杨聊到半夜。她们说,义尚这次走,是因为觉得在家里和公司都太压抑了。我们总是把他当成小孩子,什么事都要管,比如他找女朋友,我们觉得林晓脾气不好,就反对他们在一起;他想换工作,我们觉得现在的工作稳定,就不让他换。他觉得自己没有自由,没有办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才会偷偷走。”
他顿了顿,眼眶微微发红:“小陈说,义尚其实很在乎我们的感受,只是不知道怎么跟我们沟通。他怕我们生气,怕我们失望,所以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次走,他也是想找一个能让自己自由呼吸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之前太强势了,总是以‘为他好’的名义,干涉他的生活,却忽略了他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杜大姑坐在一旁,眼睛也红了:“是啊,昨晚小陈跟我打电话,哭着说义尚很想我们,但是不敢跟我们联系,怕我们责怪他。他还说,要是我们能理解他,他早就回来了。”
杜二哥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想通了,我们不能再把他当成小孩子了。他已经是成年人了,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今天我就回公司上班,像平时一样生活,让他知道我们尊重他的选择。我相信,等他想通了,知道我们理解他了,就会主动回来的。”
大表嫂坐在一旁,语气里满是赞同:“叔叔阿姨,你们能这么想,真是太好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你们这么开明,义尚肯定能感受到的。家永远是他的后盾,不管他走多远,都会回来的。”
客厅里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大家开始讨论怎么跟杜义尚沟通,怎么给他更多的空间。虽然心里依旧有些不舍,但每个人都明白,放手也是一种爱 —— 只有让杜义尚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他才能真正地成长,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姑丈坐在自家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杯茶,语气里满是感慨:“杜二哥,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之前说的话了。我家外甥女最近也跟我闹矛盾,说我管得太多,不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喜欢画画,我觉得画画没前途,就让她好好学习,结果她的成绩一落千丈,还跟我冷战。现在想想,我跟你们之前一样,都是太想保护孩子,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为了跟外甥女沟通,我还去报了亲子沟通的课程。老师说,跟年轻人沟通,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不能总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要求他们做这做那。现在我跟外甥女的关系好多了,她愿意跟我分享她的想法,我也支持她画画,她的成绩反而进步了。”
山姨坐在一旁,语气里满是认同:“是啊,我们这一代人,总是觉得努力工作、多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可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精神上的满足,比如兴趣爱好、自由空间。我们要是不能理解他们,就会跟他们产生代沟,甚至让他们像义尚一样,选择逃避。”
她顿了顿,对着空气,像是在跟杜义尚说话:“义尚,你快点回来吧。我们知道之前错了,不该干涉你的生活。你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只要你能平安回来,跟我们好好沟通。我们都很想你,很担心你。”
二姑丈感激地说:“山姨,谢谢你能理解我们。有你们这些亲戚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肯定能度过这个难关。义尚也肯定能感受到我们的爱,早点回来。”
客厅里的气氛越来越温馨,大家开始分享自己跟孩子沟通的经验,讨论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年轻人的想法。虽然杜义尚还没有回来,但大家相信,只要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给杜义尚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他一定会主动回家,跟家人团聚。
杜义尚的闺蜜小陈,在跟杜二哥聊完的第二天,特意去了一趟杜义尚租的房子。推开门,房间里很整洁,书桌上还放着没拼完的模型,是杜义尚最喜欢的战斗机款式,零件摆得整整齐齐。
小陈拿起模型零件,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她想起高中时,杜义尚为了给她拼一个生日模型,熬了三个通宵;想起大学时,两人一起在图书馆复习,杜义尚总会给她带一杯热奶茶。可现在,那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却变成了躲在出租屋里不敢见人的模样。
她在书桌上发现了一本日记,翻开第一页,是杜义尚熟悉的字迹:“爸妈总说为我好,可他们不知道,我想要的不是稳定的工作,不是听话的人生,而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再往后翻,满是对林晓的思念,对未来的迷茫:“晓晓说我没追求,可我只是想慢慢来。我攒钱买奥德赛,是想带她去旅行;我拿公司的钱,是想跟她去新加坡,可她却跟我分手了。”
小陈把日记拍下来,发给杜二哥:“叔叔,义尚不是故意要气你们,他只是太压抑了。你们要是能多理解他一点,他肯定不会走的。”
杜二哥看着日记,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想起每次跟杜义尚聊天,总是说 “你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你应该跟林晓分手”,却从来没问过儿子:“你想做什么?”
他给小陈回消息:“谢谢你,孩子。是我们错了,我们会改的。等义尚回来,我们一定跟他好好聊,支持他做喜欢的事。”
与此同时,二姑丈正在给外甥女贴手机膜。外甥女突然说:“舅舅,你说我以后想当画家,会不会很没用?”
二姑丈愣了一下,想起杜义尚的事,轻轻摸了摸外甥女的头:“不会啊,只要你喜欢,只要你努力,当画家也很厉害。舅舅支持你。”
外甥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那你不会像之前一样,让我好好学习,不让我画画了吗?”
“不了,” 二姑丈笑了笑,“舅舅之前错了,不该干涉你的喜欢。你想画画就画,舅舅还会给你买最好的画笔。”
外甥女抱着他的胳膊,笑得很开心。二姑丈看着外甥女的笑容,突然明白:家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而是尊重对方的选择,支持对方的喜欢。
他在群里发消息:“二哥,我想通了,咱们以后别再逼义尚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他开心,只要他平安,比什么都强。”
山姨看到消息,立刻回复:“是啊,咱们都太固执了。义尚是个好孩子,他会明白咱们的苦心的。”
群里的气氛越来越温馨,每个人都在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都在期待着杜义尚回来的那一天。他们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只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就能解开杜义尚心中的疙瘩,让他重新回到这个温暖的家。
杜义尚的闺蜜小陈,在跟杜二哥聊完的第二天,特意坐最早一班大巴去了深圳。她按着张伟给的地址找到那间出租屋时,门没锁,虚掩着一条缝,像是特意留给她的。推开门,房间里很整洁,地板拖得发亮,书桌上摆着没拼完的战斗机模型 —— 那是杜义尚高中时最喜欢的款式,当时为了买这个模型,他省了半个月的早饭钱。
小陈拿起一块机翼零件,冰凉的塑料触感让她瞬间红了眼眶。她想起高中那年,自己生日,杜义尚熬了三个通宵,给她拼了个一模一样的模型,还在机身刻了她的名字;想起大学时,两人在图书馆复习,杜义尚总会偷偷给她带一杯热奶茶,怕她冻着;想起工作后,杜义尚跟她吐槽 “爸妈总逼我考公务员,可我只想做模型”,当时她还劝他 “跟爸妈好好说说”,可现在看来,他根本没机会说出口。
书桌上还放着一本摊开的日记,封面已经磨得发白。小陈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翻了开来,杜义尚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2024 年 10 月 15 日,今天跟爸妈提了想辞职做模型设计,他们骂我没出息,说我疯了。可我真的喜欢啊,喜欢看着一堆零件变成完整的模型,喜欢那种成就感……”
“2024 年 11 月 20 日,晓晓说我没追求,跟我提了分手。她说我这辈子只能窝在小城里,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可我在努力啊,我攒了两万块,想带她去新加坡,想跟她好好说说我的计划……”
“2024 年 12 月 10 日,公司的账上有笔备用金,我偷偷转了五万块。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我想赌一把,去新加坡找晓晓,去做我喜欢的事。爸妈,对不起,我实在受不了了……”
小陈拿着日记,眼泪砸在纸页上,晕开了墨迹。她赶紧把日记拍下来发给杜二哥,语音里满是哽咽:“叔叔,义尚不是故意要气你们,他只是太压抑了。他喜欢模型,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你们从来没听他说过……”
杜二哥看着日记里的文字,手指反复摩挲着屏幕,眼眶慢慢红了。他想起每次跟杜义尚聊天,总是说 “你该找个稳定的工作”“你该跟林晓分手”,却从来没问过一句 “你喜欢什么”“你想做什么”。他给小陈回消息:“谢谢你,孩子。是我们错了,我们不该逼他,不该不听他说话。等他回来,我们一定跟他好好聊,支持他做喜欢的事。”
与此同时,二姑丈正在自家的汽车美容店里给外甥女贴手机膜。外甥女拿着手机,突然小声说:“舅舅,我以后想当画家,会不会很没用?”
二姑丈手里的刮板顿了一下,想起杜义尚的事,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他放下刮板,摸了摸外甥女的头:“不会啊,只要你喜欢,只要你努力,当画家也很厉害。舅舅支持你,以后给你买最好的画笔和颜料。”
外甥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星星落进了眼底:“真的吗?那你不会像之前一样,让我好好学习,不让我画画了吗?”
“不了,” 二姑丈笑了笑,眼底满是愧疚,“舅舅之前错了,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你想画画就画,舅舅还会把你的画挂在店里,让大家都看看我外甥女多厉害。”
外甥女抱着他的胳膊,笑得很开心。二姑丈看着外甥女的笑容,突然明白:家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让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尊重他的选择,支持他的热爱。他拿出手机,在 “寻找杜义尚群” 里发了条消息:“二哥,我想通了,咱们以后别再逼义尚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他平安、开心,比什么都强。”
山姨看到消息,立刻回复:“是啊,咱们都太固执了。义尚是个好孩子,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跟我们说心里话。等他回来,咱们好好跟他聊,听听他的想法。”
群里的消息渐渐多了起来,每个人都在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都在期待着杜义尚回来的那一天。他们知道,只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就能解开杜义尚心中的疙瘩,让他重新回到这个温暖的家。(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