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维精神的追问探析》,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长久以来存于心中的一些疑惑,在此文中得到了完整的解答。
《探析》引经据典,指出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与画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一千多年来文人墨客景仰的“诗佛”,这一点已成共识,毋庸置疑。然而,王维的另一面却为大多数人所忽视。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不应以一方面的成就掩盖另一面的真实。《探析》独到而客观地揭示了王维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人生污点:当叛军攻陷长安,王维未能及时逃离,随后接受了伪职“给事中”,这无疑是一种失节行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颜真卿,他坚守气节,至死不屈,展现出文人的大义与风骨。在国家危亡之际,王维未能将个人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连,背离了“仕不二朝”的士人准则,这成为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过错与悲剧。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收复长安。王维因曾作《凝碧池》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诗句表明心迹,加之其弟王缙立有大功,并愿削官为其赎罪,因而获得特赦,未如其他受伪职者被定罪,实属幸运。晚年,王维在《谢除太子中允表》中表达了对这段经历的愧疚。他卸职后寄情山水田园,潜心佛法,不再涉足朝堂,这种转向与其内心的自责密切相关,却也由此成就了他在文学与艺术上的非凡高度。
我十分赞赏《探析》所提出的深刻见解:真正的文化精神,并非回避污点,而是勇于正视历史的阴影,在人性的残缺中依然寻得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