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瑾《鹧鸪天》词之用韵问题(1)
鹧鸪天
秋 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〇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前些天,在某个诗词学习的微信群里讨论诗词格律问题,有位词友说,不理解为什么古人填词也有押错了韵,不符合格律的,并贴上了秋瑾的这首《鹧鸪天》作为例证。
我想,他一定是以清·戈载《词林正韵》为标准,来评判古人填词押韵是否正确的。《词林正韵》里,“禁”“音”“身”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韵母为前鼻音“en”“in”(还包括“un”)的字,被收在第六部或第十三部;而“零”“行”“鸣”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韵母为后鼻音“eng”“ing”的字,被收在第十一部。持此以观秋瑾这首词的用韵,是属第六部、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等三韵混押,似乎真的“押错了韵”,“出律”了。
问题在于,《词林正韵》的分部,与古人填词押韵的实际情况不尽相符。就此具体案例而言,秋瑾词押韵并没有错,因为有词以来,从唐五代开始,词人就这样押了。
不信?咱们通过“大数据”来证明这一点。
首先,列举唐五代时期的用例:
(1)唐·释德诚《拨棹歌》
鼓棹高歌自适情。音稀和寡出嚣尘。清风起,浪元平。也且随流逐势行。
按,情、平、行,《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尘,《词林正韵》在第六部。
(2)唐·杜牧《八六子》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扃。〇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按,深、沉、衾、侵、禁、临、阴,《词林正韵》在第十三部。扃,《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
(3)五代十国后蜀·欧阳炯《巫山一段云》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〇歌扇花光黦,衣珠滴泪新。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按,醺、轮、新、尘、君,《词林正韵》在第六部。曾,《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
(4)五代后晋·和凝《江城子》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按,门,《词林正韵》在第六部;筝、屏、声、生,《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
(5)又《江城子》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按,频,《词林正韵》在第六部;更、莺、声、迎,《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
(6)五代十国荆南·孙光宪《浣溪沙》
静想离愁暗泪零。欲栖云雨计难成。少年多是薄情人。〇万种保持图永远,一般模样负神明。到头何处问平生。
按,零、成、明、生,《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人,《词林正韵》在第六部。
(7)五代十国南唐·李璟《望远行》
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馀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〇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按,明、扃、成、亭、情、惊、生,《词林正韵》在第十一部;砧,《词林正韵》在第十三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