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江苏盐城的丁女士反映,2024年她被“投1万一年赚200万、背靠国有平台”的承诺吸引,将36万养老钱投入扬州品聚文化“文票项目”,最终公司人去楼空。
“投1万一年能赚200万,背靠国有平台,绝对安全。”2024年,这样一句充满诱惑的承诺,让60岁的盐城人丁女士(化名)毫不犹豫地将半生积攒的36万养老钱,投入了扬州品聚文化工艺品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的“文票项目”。她未曾想到,这场看似稳赚不赔的投资,最终会沦为一场人去楼空的骗局,而这样的悲剧,正悄然在华东上演。
一、“知性一姐”搭台,“国资背景”画饼
丁女士的入局,始于朋友的一次闲聊。对方提及扬州品聚文化的“文票项目”,用“收益翻几十倍、几百倍”的描述,击中了她对晚年生活添份保障的期待。几天后,丁女士随朋友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品聚苏州分公司,在这里,她见到了改变自己生活的关键人物——“票圈一姐”袁某萍。
没有“圈内大佬”的张扬,袁某萍身着得体的黑色西装,待人接物温和且高情商,举手投足间的“知性”气质,让丁女士莫名生出几分踏实感。一同出现的还有公司骨干申某相、95后“小安总”和“钱姐”,四人分工明确,很快用一场精心设计的“宣讲会”,彻底攻破了丁女士的心理防线。
宣讲会上,“小安总”率先以“加入品聚赚超千万”的“成功案例”站台,核心话术直指“国有背景”:“我们是陕西西部版权交易所官方授牌的华东总运营中心,投资款直接打入交易所对公账户,公司不碰一分钱。”为了增强可信度,他在讲课视频中讲述,强调“文票有实物资产背书、已入库”,还抛出“会员超1000人、入场资金破千万”的“数据”,给在场投资人吃下“定心丸”。(有视频为证)
创始人袁某萍则接力“现身说法”,她提起2019年“青海湖项目”,称“一年涨幅高达数百倍”,又诠释“品聚”二字的含义:“‘品’是人品,‘聚’是聚天下人品,我们团队是真心帮普通人创造财富神话。”最后,她拍着胸脯给出终极承诺:“9月新‘青海票’启动,投50万赚500万,收益每天到账,钱随取随用,保证大家投得安稳、睡得着觉。”(有视频为证)
对“国有平台”的信任,加上“高收益零风险”的诱惑,60岁的丁女士彻底放下了戒心。
二、资金“暗度陈仓”,一张截图骗走36万
决定投资后,丁女士却遭遇了第一个“反常”——袁某萍要求她将36万投资款,直接转入自己和现扬州品聚文化苏州分公司法人申某相的个人账户。
“小安总”明明说钱进交易所对公账户!”丁女士当场提出质疑。袁某萍却显得异常从容,她掏出手机,点开相册里密密麻麻的银行转账截图:“你看,“王总”转了多少万,你们盐城“杨总”转了快五十万,我们客户都这么操作,这是行业惯例。”
屏幕上滚动的转账记录总额达数百万,仿佛成了“集体信任背书”。在“大家都这么做”的从众心理暗示下,丁女士的疑虑瞬间瓦解。她后来回忆:“当时满脑子都是高收益,想着这么多人投了,总不会有问题。”最终,她按下了转账确认键,将36万养老钱打入了申、袁的个人账户。(36万大部份转账及少量现金)
可这份“安全感”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2024年秋,朋友的一通急促电话击碎了所有幻想:“品聚公司没人了!办公室空了,我们都被骗了!”电话那头的哭腔,让丁女士瞬间大脑空白——她始终想不通,“背靠国有平台的华东运营中心”,怎么会说没就没?
三、真相戳破:“国字头”竟是“某宝店铺”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丁女士和其他投资人包括笔者在内拨通了陕西西部版权交易所的官方电话,得到的答复却让他们彻底崩溃:
1. 品聚文化只是交易所的普通服务商,性质类似“某宝店铺”,从未获得“华东总运营中心”的官方授权;
2. 双方合作早在2024年10月就已停盘处理,扬州品聚旗下文创产品《德善传璞》、《鸿玉祥安》运营中出现了若干问题,运营商主动申请停盘自查。
另外笔者发现在官网发现此前于2024年8月21日—8月28日, 《德善传璞》西部数字版权商城就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就暂停过交易,核查并解决问题。
图:西部数字版权商城相关公告
1. 品聚在交易所的保证金几十万都没有,且早已消耗殆尽,投资人的钱从始至终没进入过交易所账户!
(以上有与西部版权交易中心客服通话录音为证)
至此,丁女士才看清骗局的全貌:所谓的华东地区运营中心是扯犊子,“对公账户”是谎言,“实物背书”是噱头——从宣讲到转账,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而那些曾被她忽略的“破绽”:承诺与实际资金流向不符、用截图证明“行业惯例”、夸大“国有背景”,早已是骗局的预警信号,只是被“暴富梦”遮住了眼。
四、资金去向疑云:投资人的钱被还了银行贷款?
据了解,嫌疑人申某相曾用部分涉案款项,偿还了自己在扬州某银行的贷款,具体还贷数额不得而知,这一消息让受害者群体陷入困惑:若这笔钱被定性为诈骗所得,所有权本不属于申某相,那么偿还银行的钱,究竟该不该被追缴返还?
目前,这笔资金的具体数额与后续进展,还需待苏州警方进一步调查了解。
五、嫌疑人取保候审,受害者等待正义
图:苏州市工业园区分局 出具立案告知单
截至目前,袁某萍、申某相已被苏州工业园区警方以合同诈骗立案调查,二人暂处取保候审阶段(期限一年),案件正在侦办中。
此案中另两位参与“钱姐”“小安总”,在这场骗局里有无获利? 一位拉人头,一位授课,有没有在品聚里获得分红、股份?有无资金交易?是否触犯了法律?
对丁女士和其他受害者而言,这场骗局夺走的不仅是积蓄,更是对生活的期待。丁女士说:“那是我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更有甚者江苏盐城的杨女士抵押了自己的房产进入了这个骗局,而这起案件也给所有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当“国字头”“高回报”“零风险”同时出现时,务必多一分警惕——世上没有凭空掉下来的馅饼,完美的财富梦背后,往往藏着吞噬积蓄的陷阱。
如今,丁女士和其他受害者仍在等待,等待被骗的钱能被追回,等待这场席卷华东多位受害者的骗局,能有一个公正的结局。
(应要求文中丁及杨女士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