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荷塘
张勇斌
霓虹初上时,我总爱踩着恢河旧堤的青石板徐行。晚风裹着水汽漫过来,混着荷叶的清芬,将白日喧嚣揉碎在粼粼波光里。这片曾被河水冲刷的河床,如今被几十里荷塘温柔覆盖——墨绿的叶从城区铺向远郊,像大地摊开的翡翠,被暮色浸得愈发温润,连空气都染着沁脾的凉。
华灯次第绽放,岸边楼宇便把轮廓浸在水里。玻璃幕墙反射的霓虹,被荷叶裁成细碎光斑,随晚风轻轻晃荡。偶有晚归车灯掠过,水面惊起一串流动的金箔,转瞬又被荷叶揽入怀中。荷塘深处,芦苇荡在夜色里摇曳灰紫的穗子,像无数支蘸墨的笔,在深蓝天幕上轻描淡写。风穿苇叶的缝隙,漏出沙沙絮语,似在诉说这方水土的前世今生。
忽然有野鸭从苇丛钻出来,划开一道银亮水痕。它们的羽毛在夜色里泛着暗绿光泽,时而把头扎进水里,尾羽翘成小小的感叹号;时而昂首挺胸,用橘红脚掌拨弄水面,搅得满池灯影碎成星子。曾见一只野鸭衔着水草浮出,水珠从油亮羽上滚落,砸在荷叶上,又顺着叶尖坠入池中,惊起的涟漪荡开去,把岸边灯影、天上月牙都晃成晃动的碎玉。
蛙鸣是荷塘的夜曲。起初总一声试探的独唱,“呱”地刺破寂静,像石子投进深潭。片刻停顿后,便有第二声、第三声应和,从荷塘东头漫向西边,从芦苇荡淌向荷叶田。不多时,千万只青蛙齐齐亮嗓,有的浑厚如鼓,有的清亮如笛,还有细碎鸣唱像琴弦轻颤。这合唱无章可循,却自含节奏,时而急促如骤雨,时而舒缓如流水,把整个荷塘泡在潮湿的声浪里。曾试图数清蛙鸣次数,却总在几十声后被新的声浪淹没——它们是荷塘的精灵,用最本真的嗓音,唱着对月光、流水与这方水土的炽恋。
岸边灯火愈发璀璨。酒楼灯笼在风里摇晃,把红亮光晕泼在近岸荷叶上,让蜷缩的嫩叶泛着胭脂般的晕。有情侣坐在临水石阶,影子被拉得很长,交叠在荷叶边缘。他们的低语混在蛙鸣里,竟也成了乐章的注脚。远处的桥横跨荷塘,灯带勾勒的弧线像落进水里的虹,分不清哪是桥影,哪是霓虹。偶有汽车驶过桥面,光柱穿透夜色,照亮空中掠过的鸟翅——那是晚归的白鹭,羽翼在灯光里泛着霜白,掠过荷叶时,带起一阵细碎的风。
候鸟是荷塘的过客,却总在夜色里留下惊艳笔触。去年深秋曾见一群白天鹅,浮在离岸不远的水面,像一团团皎洁的云。月光落满羽翼,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连水里的影子都裹着光晕。几只把头埋进翅膀休憩,颈弯弧度比拱桥更优美;另一些缓缓划水,红掌在水里搅动,将月光搅成流动的银纱。更难忘南迁的雁群,总在子夜前后掠过荷塘上空,“嘎嘎”鸣叫声穿透蛙鸣,带着远方的气息。抬头望去,它们的剪影在天幕移动,时而排成“人”字,像利剑劈开夜色;时而拉成“一”字,如银线牵向天边。在荷塘上空盘旋片刻,似在汲取水土的暖意,而后振翅南去,只留几声雁鸣在蛙声里渐远。
水下世界同样热闹。借着岸边灯光,可见成群鲫鱼在荷叶间穿梭,鳞片闪着细碎银光。它们时而聚在浅水区,啄食水面灯影;时而猛地潜入深处,搅得水底淤泥泛起细小白泡。曾伸手探入水中,冰凉触感刚到指尖,便有小鱼从指缝游过,尾鳍扫过皮肤,像一片轻薄的丝绸。水面随即浮起一串细泡,慢悠悠升向水面,“啵”地炸开,水珠落在荷叶上,凝成晶莹的露。
夜深时,荷塘换了模样。霓虹渐淡,月牙从云层钻出来,将清辉洒在荷叶上。挨挨挤挤的叶成了银绿色的玉盘,托着滚动的露珠。风停了,蛙鸣也疏了,只有偶尔几声野鸭呓语,伴着水流轻响。岸边长椅上,有老人打盹,蒲扇落在地上,被晚风推着,轻蹭荷叶边缘。站在荷塘中央的木桥,看月光把我的影子投在水里,与荷叶影重叠,与游鱼影交错,忽觉自己也成了荷塘的一部分——一片叶,一滴水,一声蛙鸣,或是一缕融入夜色的风。
离开时已近午夜。回头望去,荷塘在夜色里像沉睡的海,荷叶是起伏的浪,灯影是闪烁的渔火。蛙鸣渐低,只有芦苇在晚风里轻摇,似在为水土唱着温柔的摇篮曲。我知晨曦漫过堤岸时,这里会迎来新的热闹——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童,初升的太阳将荷塘染成金红。但我更爱这夜幕下的荷塘,爱它的静谧与喧闹,爱它把白日喧嚣滤成清辉,把尘世烦忧泡成荷香,只留一片属于夜色的温柔秘境。
霓虹依旧闪烁,而荷塘早已将整个夜晚,酿成一杯浸着月光与蛙鸣的酒,醇厚绵长,让人甘愿沉醉,不愿醒来。
朔州机场小记
午后的太阳刚退了些热,么子便雀跃着说要到朔州机场。一家人笑着应了,七手八脚收拾好。六口人登上了小汽车,挤在车厢里,车轮辗过柏油路,带着点漫不经心的雀跃。
远远就望见那座仿古的大厅了。飞檐如展翼。青砖黛瓦透着深沉,朱红的廊柱在天光下亮的很精神,倒不像个机场,更像座守着岁月的亭台。孩子们扒着车窗喊到"到了″。刚要推门雨点却"啪嗒"砸在玻璃上,紧跟就铺天盖地落下来。
只好在廊檐下站着,雨丝斜斜的织,把远处的停机坪笼成一片白。大厅的雕花木窗被打湿了,木纹着到愈发清晰。爸爸举着相机拍,镜头里有弟弟举着玩具飞机,有妈妈拢着被风刮乱的头发。
雨停了再来座飞机,"弟弟仰着头说:雨点顺着檐缝往下流,像串断了线的珠子。等我们回到车里,后视镜里的机场己漫在水汽里,只剩下个朦胧的影子。
这1趟没看成飞机的机场行,倒象喝了杯温茶,淡淡的。都留了点清甜在舌尖,毕竟,淮会忘了雨里那座藏着故事的飞檐呢。
1
简历:大海之波,原名张勇斌。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8月6日。山西朔州朔城区新安庄人。毕业于山西雁北地区朔县师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八年,退休于2015年9月,酷爱文学,先后在江山文学网发表小说、散文十五篇,后在老朋友石丽仙引荐下,投稿于华夏思归诗歌文学学会。先后发表了巜若瑟之往日云烟》个人专集,巜娘家妈赔礼记》、《错位的爱》、巜月光中的遐想》、《人生密码本》、《丰收的喜悦》、《脚步下的春秋》、《梦中的妈妈》、巜国庆抒怀》、《相聚阳高》、《白衣天使赞》、《故乡的春天》、《夏日的雨后》、《一千三百一十四的故事》丶《迟到的忏悔》、《应县木塔颂》《贺华夏思归客》、《回忆我的父亲》、《父亲的战斗岁月》、《攻心朮》、《情思》、《春回塞北》、《月儿圆的时侯》、《粗心的丈夫》、《圆锁记》、《朝觐之旅》等。后续投稿还在继续中。二零二五年二月加入华夏思归诗歌文学学会,成为特邀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