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才先生简介: 吴天才,1950年生,中专文化,中共党员,公务员退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门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杨林街道办事处诗联分会会长。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大奖,出版诗集《秋拾》。
吴天才先生诗文集《秋拾》金风诗会
简 讯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2025年9月20日上午,吴天才先生诗文集《秋拾》金风诗会在南方酒店举行。参加诗会的领导有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孔圣坤;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建新;市诗词楹联学会学术顾问张永长、王国斌等;
会议由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兰子雄主持。
首先,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建新致辞。他对吴天才先生《秋拾》诗文集作了高度的评价:“《秋拾》拾得天真,拾得豁达,拾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生命情怀。其诗中表现“雁”“鹤”“枫”“菊”四意象:雁寄远思,鹤表清操,枫呈热诚,菊抱幽贞,合而成“拾秋四德”。读之,但觉诗人与秋俱化,与天地精神往来,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化境。《秋拾》之拾,既是吴先生个人之拾,亦为天门诗坛之拾——拾回那渐被尘嚣掩埋的诗心,拾回那“人淡如菊”的本真。
陈会长对吴天才先生也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吴天才先生是我市诗词界的杰出代表,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笔耕不辍,成果斐然。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代的思考”。特别是对吴天才先生为天门诗词所作的贡献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吴天才先生在自己坚持创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诗词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工作。担任杨林分会会长以来,为推动我市诗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词活动,特别是三河诗社诗词培训班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人才。他的言传身教,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诗词、喜爱上了诗词,也让中华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天门诗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吴天才先生分享他的创作心得与感言。他说:《秋拾》成书非我一已之力可为。众多领导诗友为《秋拾》集付梓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无私帮助,令我动容。我不会忘记: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建新、秘书长兰子雄先生为诗词集付梓关怀备至、精心谋划。我不会忘记学会顾问及名誉会长李世龙、孔圣坤、廖明忠,学术顾问张永长、王国斌先生率先题词祝贺。我不会忘记龚时钰先生虽人老眼花也不辞辛苦帮我搜集诗稿、策划栏目、编辑排版,日夜操劳。我不会忘记:佘运坤先生为之审稿作序:龙长情先生为之审稿题写书名;陈中宝先生为之精心设计封面。还有李明君、张建英、戴翠姣女士为《秋拾》打印诗稿,采集贺诗编辑公众号。更有副会长任爱华女士、老会长周运潜、罗国舫先生等百名挚友高标题诗祝贺等等,我将终生不忘,以上诸君情深义重,千金难买,我无以为报,只得在此深鞠一躬,谨以为谢!
随后,进入交流环节。市诗词楹联学会老会长倪明鹏、市诗词楹联学会学术顾问张永长、市诗词楹联学会上届领导龙长情、余运坤;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傅社成;天门知名诗人刘斌等分享了品读《秋拾》后的感想和体会。
最后,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孔圣坤发表讲话。他说:“秋翁先生是天门诗词界一位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精于创作的诗友,他的姓和名向我们透露他不是天才,是的,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但他用不懈的勤奋和退休后的继续勤奋告诉我们:勤奋是可以出天才的!退休后的他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诗词,始终坚持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写的理念,创作了大量紧跟时代、深接地气、情感朴实的作品,其意境高远、诗味浓厚、充滿了正能量!”孔会长还从秋拾作品中领悟到的“四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一、秋翁先生钻研唐诗宋词,下的是真功夫我品读过他鉴赏李清照词作的笔记,阅览过他赏析陆游、毛主席卜算子.咏梅的交流课件,他入情入理的鉴赏水平,条分缕细递进深入的解读能力,令人佩服!如果他不下真功夫,如果他没有真功夫那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学习了他"援笔杜甫″的作品,我发呆自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顺着安史之乱平定后的历史背景,遥想杜甫先生当时客居成都、安闲愉悦的心境,恰到好处的帮诗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七绝诗加上了首联和尾联,形成了一首:首尾呼应逻辑严谨的七律诗,我不禁感叹!这是何等功力,要是时间可以倒流,吴先生肯定是同杜甫先生推杯换盏谈诗论道的挚友!
二、秋翁先生抒发家国情怀,动的是真情。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党深爱家乡,他始终是怀着一份感恩的真情在抒发家国情怀。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的红船颂中他写道:"赶考开新路,扬帆再百年"。在龙岁春联里他写道:德政千秋昭日月,人民万岁固江山″。他坚信党的领导无比坚强,坚信人民江山长治久安。他在忆秦娥.退休不忘党恩中表白了:"母恩即乳,党恩即血。丹心寸草情难绝。情难绝,西霞如火,誓言如铁″的赤子之情。他用"千恩万谢民生策,惠我春风奔小康″表达了父老乡亲对党的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他用"老时不识儿时路,昔日荒坡今日城″赞美了家乡的巨变,所以他深情地说:我敲平仄学唐宋,诗歌只为家国唱。
三、秋翁先生尊重诗友与故交,讲的是真诚。先生退休后,争取党委的重视与支持,同杨林的诗友们共同创立了杨林分社和三河诗社,他同分会的同志们志同道合,做到了景同赏、梦同筑、曲同讴,真是他所描述的那样:“一堂和气友情真,金秋结社赋长春”!他同诗友们的即兴唱和不少,他始终做到了“诗成廊下心相印”;为诗友庆寿辰、出诗集的贺语更多,他都是真诚抒发别样情;他与诗友故交的那种深情厚谊令人感佩:诗友赴沪他是“短亭挥手又长亭”;诗友去福州过春节他是“将酒封缸待桃月,相迎十里洗归程”;除夕致友他是:“平安康健团圆日,琢句衔杯干一壶”……总之他的真诚待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什么他的粉丝那么多?为什么他的诗集付梓贺诗那么多?为什么他的魅力能四射?今天从他的诗集中一一找到了答案!
四、秋翁先生营造和谐家风,付出的是真爱。先生在与贤嫂的金婚之志庆中写道:“一双憨鹊共琼枝,用爱同修来世祺”。在婆媳玩牌去中写道:“婆媳玩牌去,今日我主厨……推窗呼老大,能饮一杯无?”孙子在读吉林大学时入了党,并保研上了华科大,他在家庭支部会中写道:“吉大保研喜讯来,纳新孙子坐前排。” 三个画面三首诗,足以证明先生是用真爱赢得了患难夫妻的白头偕老;用真爱营造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用真爱影响了充滿希望的下一代!
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代翠姣、任爱华、汪志平;会长助理石省华;市学会上届领导罗国肪;杨林办事处休干书记陈柏元、肖银平以及部分诗词爱好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秋拾》金风诗会。
撰 稿:李明君
审 稿:兰子雄
编 辑: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