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尚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胡问遂艺术馆执行馆长、上海市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吴昌硕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道格拉斯大学特聘艺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曾任中学校长、事业单位和公司负责人。
创办海上兰亭书法院,曾组织多次“海上兰亭奖”全国书法大赛,已成为书坛有影响的书法组织。担任执行馆长的胡问遂艺术馆也被评为上海市首批星级美术馆。
书法作品多次入选上海和全国各类展览,多次参加日本东京和大版的日中书法交流展,以及韩国、加拿大等国际书法交流展览,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担任主讲教师,担任多家企业、单位和学校书法教师,组织和策划多次各级书法活动和展览,担任多场书画展览和比赛评委,在报刊发表书画类文章200余篇,其中书法研究和言论40余篇,出版专著《顺笔成章——章尚敏书学论文集》、《海派书画章尚敏书法专辑》。个人传略入编《当代海上书法百家》、《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等。
抱朴守真书正气 田园山水养心源
——记著名书画家章尚敏
我们常说“书画同源”。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书画同源”?仅仅是笔墨工具上的同源吗?我以为,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浅薄。在我看来,书画之所以同源,更在于创作者的心境同源,即心手无碍,直抒胸臆的境界。书法挥毫以散怀抱,丹青写意而寄真情,这种从心而发的创作状态,才是“书画同源”的真正意义所在。非笔墨技道之源,实乃心灵之源也!今观章尚敏先生作书画,更觉此论切中肯綮。身为一名传统派书画家,章尚敏先生是既有深厚的笔墨功底,又有着广博的才学修养。尤其于文人书画一道,更是深谙“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的古训真谛。从不以炫技为能事,不以造作夺人眼目,所谓书画清高,正是如先生这般境界也!
书法之道,素来讲究虚实兼备。所谓“虚”者,多指书家的内在精神,包括其性情、才学与立品;所谓“实”者,则为书法的外在形姿,即体现在笔墨功底与章法筋骨上。二者兼备,书法方才能神形俱足,堪为上乘之作。反之,若缺少了“虚”,作品便易沦为匠气十足的样板书;而若少了“实”,则又难免成为空洞无物的粉饰之作。章尚敏先生求索翰墨数十余载,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看他是书法,每一幅都是笔笔有来由,可谓是于碑帖之学中深研悟道!且看众幅行书,用笔行运有致,字势气贯长虹,整体书风是既有兰亭序的典雅余韵,更见米芾、苏轼等人的挥毫气魄,可见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总之字字皆是神不外散也!
![]()
在中国画艺术中,意境营造始终被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看章尚敏先生的众幅山水画,显然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写意妙造在里面。那一幅幅山水画境,既承袭了传统文人画所注重的抒情气韵,更是能在此基础上,氤氲出一种宁静的寂寥之美,让人不禁想起唐人刘禹锡所言诗句,是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或许是南派山水的温润滋养了他的笔墨情怀,又或许是他骨子里便带着江南文人所特有的雅逸与灵秀。总之,沉浸于他的山水世界,仿佛是步入了一片涤尽尘俗的化境,山水万物在此洗练,心神亦能随之悠然抒怀。山岚水气间以形写神,笔致构思时虚实相生,整幅画面,实乃眉黛遥岑,望之郁郁蒸蒸,一碧无穷也!常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如此画境,试问又有谁能不心生向往呢?惟愿遁入其中,做一逍遥人,与山水共朝暮罢……
![]()
抱朴守真书正气,田园山水养心源。画为有形诗,书为载道器,没有诗情的画,只会让人觉得寡淡,同样没有精神立意的书法,也只会让人觉得空乏。今章尚敏先生浸淫书画多年,能成为书画创作的前沿人物,靠的显然也不只是笔墨功夫,而是更在于其作品深处所蕴含的文人襟怀。观其书法,如见古人清刚雅正之风骨;品其画作,恍若步入清流避世之妙境。这般修为,说来虽易,成就却需要经历漫长而寂寞的淬炼。所以我十分敬佩章尚敏先生数十年来沉潜艺事的耕耘之途,也更为他能有今日之成果,而感到由衷欣喜。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史峰
2025年9月23日 书于览艺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