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分
文/李哲斌
风清露凉迎秋分,
阴阳相衡气象新。
原野一派丰收景,
城乡祥和秋景明。
秋分和畅
一片落叶,一抹斜阳,便是整个秋天的诗意
文/何俊锋
一片落叶,一枚信笺,自枝头飘旋而下,边缘微卷,染着深浅不一的褐与黄,像是被岁月精心熏烤过。它落在尚存绿意的草地上,静默无声,却仿佛掷地有声地宣告了一个季节的轮回。我俯身拾起,指腹触碰到叶脉的纹理,那纵横交错的线条,是树木书写的日记,记录着春风夏雨的喧哗,最终归于秋日的沉静。它并不哀伤,只是完成了使命,以一种绝美的姿态告别高空,将舞台让给来年的新芽。这一片落叶,是秋天落下的第一个音符,轻,却足以敲醒整季的沉思。
抬头间,西天正挂着一抹斜阳。它已失却了夏日的骄纵与锋芒,变得温吞而醇厚,像一块渐渐冷却的熔金,缓慢地在天际流淌。光线不再笔直锐利,而是斜斜地泼洒过来,将天地万物都拉出长长的影子,给一切轮廓都镀上柔和的暖色。它穿过稀疏的枝桠,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画;它掠过灰白的墙头,让常春藤的暗红愈发深邃。这光有种告别的意味,却不匆忙,只是从容地、一寸一寸地挪移,珍惜着最后的登场。这一抹斜阳,是秋天最温柔的笔触,它所及之处,连最坚硬的石头都仿佛变得柔软,充满了不言而喻的眷恋。
落叶与斜阳,一近一远,一俯一仰之间,便框定了整个秋天的意境。无需漫山遍野的红枫如火,无需稻田无垠的金浪翻涌,仅此二者,就已道尽了秋的精髓——那是盛极而衰后的从容,是繁华落尽时的素颜,是生命在落幕之际最为深沉的咏叹。秋的诗意,正藏在这份“减”与“静”的哲学里。它不像春天那样忙着“加”,增添繁花嫩叶;也不像夏天那样执着于“盛”,挥霍光与热。秋天是做减法的季节。它让树木卸下重负,让天空变得高远疏朗,让蝉鸣收声,让世界褪去喧闹的浮华,显露出更为本真的脉络。于是,人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在这斜光晚照里,对着一片落叶,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无言的沉思。思考时光的流逝,思考收获与失落,思考生命必经的繁华与寂寥。这思考并非哀愁,而是一种了然的平静,如同脚下的落叶,终要归根,方能孕育下一次新生。所以,何必追寻整座森林的斑斓?一片落叶的密码里,就编译着整个季节的轮回。何必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一抹斜阳的暖意,已足以慰藉所有旅途的苍凉。秋的诗意,从不在于数量的堆砌,而在于刹那的领悟。它用最轻的笔触,写出了最重的意味;用最有限的意象,开辟了最无限的遐想空间。当掌心的一片叶与天边的一缕光,在某个静谧的午后相遇,整个秋天,便已悄然入驻我的心间。
一雨方觉秋深,一花香韵秋意
文/ 何俊锋
秋天的雨,是岁月静好的模样;秋天的花,是流年最生动的色彩。一雨方觉秋深,一花香韵秋意 ,徜徉在秋天的诗意里,感受秋雨的浪漫,诗韵秋花清香,安然秋天的清欢。秋雨来得总是这般猝不及防。前几日还穿着单衣在暖阳里行走,一场雨过后,便觉着寒意从脚底攀上脊背。这才惊觉,原来秋已深了。秋风路过人间,吹散夏的喧嚣吹散,带来菊桂清香,于秋的澄明里,一雨方觉秋深,一花香韵秋意。
枝头的叶儿染了浅黄,像被时光晕开的淡墨,不疾不徐地铺展着季节的诗意。夏留赠与秋的暑气,仅有余温也在渐渐消散在晨雾里。一雨方觉秋深,蒹葭已苍苍,白露正茫茫;一花香韵秋意,岁月从不催人老,或许秋天最好的诗情与时光,是当下的风,身边的暖,和心里的那片晴。连天的秋雨是细密的,像无数银针斜斜地插入大地。站在窗前,看雨丝将远处的建筑与树木织成一片灰蒙蒙的雾,此时感觉不到雨声的喧嚣,反而有种奇特的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一雨方觉秋深,下了一夜的秋雨,滴在屋檐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一声,又一声,像在数着秋天的脚步。雨中的秋色是朦胧的。那些曾经明艳的树叶,如今都褪去了光彩,在雨水的浸润下显得愈发黯淡。可就在这黯淡之中,却有一抹金黄格外醒目。那是院前的桂花树,在雨中依然挺立着,小小的花朵簇拥在枝头,一花独韵秋意,仿佛要把整个秋天的香气都凝结在那里。秋雨初霁,秋风又起,几朵桂花飘落在我肩头。一花香韵秋意,拈起一朵放在掌心,花瓣柔软得像婴儿的肌肤,还带着雨水的湿润。
秋向岁月深处走去,许多花都已凋零,唯有桂花还在坚守。它不像菊花那样傲霜,也不似枫叶那般绚烂,它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为秋天增添一抹温柔的亮色。这香气仿佛在告诉人们,纵使万物开始凋零,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最美的姿态。一雨方觉秋深,一花香韵秋意,一帘秋雨绵绵,诉说着岁月深情,一树清金桂清香,馥郁着时光的记忆。原来秋天最美的,不是那满山的红叶,不是那高远的晴空,而是这突来的秋雨和这不经意间闯入心扉的桂花香,它们让萧瑟的季节有了温度,有了深情,让流逝的时光有了记忆,有了新的美好期待。
心中的五泉山
文/屈军强
每次回兰州,都要上一次五泉山,看山看水看风景,品古品匾品建筑,那种特别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在兰州工作近4 0年,每天起床后站在自家阳台上,就可以目睹皋兰山下公园的美景,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每天每日尽有好图,这是自己人生中的最美记忆。每当周日,我和朋友们一起爬山观景,既游览了五泉山公园,又锻练了身体,丰富了佛教文化知识,这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城南的皋兰山西北麓,东连塔子坪,西接二郎岗,南至千佛阁,有山有水,夏凉冬雪,真是很美。五泉山公园于1919年至1924年营建而成,为甘肃第一名园。这个公园以五眼泉而闻名,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崇庆寺、千佛阁,历史古老;地藏寺、三教寺,文化悠久;半月亭、剑桥、中山堂流传故事。
回兰州再游五泉山,我从山门拾级而上,观壁画,拍美景,看霍去病塑像,品古寺名匾;望山之势,听泉之声,忆亭之名,爱桥之间,很是惬意啊!登高俯看,20多组建筑群高低错落分布在山涧、林木、山麓、水面、悬崖之间,气势恢宏,古雅悠然,使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观与释道儒三位一体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让人思维开阔,联想不尽。
一座大山,让人读出了巍然挺立;一块建筑,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匾一石引古今故事,一寺一佛说人间善良;一游一景看城市繁华,一乐一品忆时光匆匆,人生就是这样,在游历的路上看到很多,悟到很多,所以便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景魅力!
赋写金秋
文/何俊锋
九月金秋,其美难述,山川焕彩,林叶斑斓,若神来之笔,绘就绚丽之图。峰峦叠嶂,丹枫如火,黄菊若金。霜染枫林,其色如醉,似赤霞落于翠微之间。皆因岁物丰成之喜。吾感此景,知自然之恩赐,辛勤之有获,心为之畅然。果园之内,硕果盈枝。红苹灼灼,葡萄串串,芬芳四溢。童稚嬉戏其间,欢声笑语,此乃人间至乐之景。观之悟得,生命之蓬勃,童真之可贵,岁月之温柔。川流澄澈,波平如镜。岸柳飘金,落叶浮水,涟漪轻漾。碧霄湛蓝,云影悠悠,有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之妙。
置身于此,念天地之悠悠,叹时光之匆匆,而觉宁静之难得。至于晨昏之变,朝则薄雾轻笼,暮则霞光璀璨。风清而气爽,心畅而神怡。九月之美,不止于形,更在于意。乃夏之终章,秋之始奏,怀往时之念,存来岁之望。吾于此间,悟兴衰之常理,明得失之无常,唯珍惜当下,方不负岁月。观九月之美,感自然之恩赐,叹岁月之悠悠。当惜此时光,铭记其色,藏于心底,以慰平生。时入金秋,美哉其色,连波浩渺,韵致无穷。
山川炫彩,丹枫似霞,银杏如金。丘壑斑斓,若仙家妙手所绘。林麓之间,落木萧萧,风过而声瑟瑟,似诉岁月之沧桑。田亩黍稷皆熟,谷穗低垂,麦浪涌金。农夫荷锄归,笑语盈野,皆因仓廪之实。池沼清涟,芙蕖渐谢,残荷听雨,别具一番幽意。鸿雁南飞,嘹唳于空,阵形变幻。秋云叆叇,缥缈如梦。晓月寒霜,白露凝枝,晶莹剔透,宛如琼花玉树。溪流潺潺,水波荡漾,映两岸之秋色。红叶飘坠,逐水而去,似游子之漂泊。湖畔荻花瑟瑟,摇曳生姿,若佳人之舞袖。
至于秋夜,星河璀璨,明月高悬。桂影斑驳,香飘庭院。虫鸣唧唧,更添静谧之氛。登高远望,山川大地皆披银辉,令人心旷神怡,尘嚣尽忘。秋色连波,美在其静,美在其丰,美在其韵。吾观此景,感自然之神奇,叹时光之易逝,遂生珍惜之意,愿常醉于斯,不负秋光。人生如季,秋意渐浓,感怀颇多。少壮之时,如春之蓬勃,志存高远,心向骄阳,欲揽天地于怀。及壮,若夏之热烈,奔波劳碌,功名利禄,常萦心头,豪情万丈,欲展宏图于世间。
然至秋时,心境渐平。历经风雨,方知浮华如梦。往昔之豪情,渐化淡然。仕途之坎坷,名利之虚幻,皆如云烟过眼。秋之田野,稻黍丰登,农夫欣然。吾观此景,思人生之收获。或名或利,或情或义,有所得者,心内安然。未得者,亦不悲戚,只因明了世事无常,得失有命。秋夜清寒,明月高悬。独倚轩窗,念往昔岁月,有欢歌笑语,亦有涕泪沾裳。
青春之懵懂,壮年之激昂,然皆成过往,唯余回忆,珍藏于心。昔日挚友,或散于天涯,或别于生死,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秋风瑟瑟,吹落残叶。人生之路,亦有起落。盛时不骄,衰时不惧,以平和之心,迎岁月之变。荣华富贵,如秋之霜露,转瞬即逝;功成名就,似秋之枫叶,终化尘土。人生之秋,非止衰颓,乃沉淀与省悟之时。故,明得失,知进退,淡荣辱,方能于秋意中,觅得内心之宁静与丰盈,享人生之真趣。
恰逢秋色平分时,人间冷暖总相宜
文/何俊锋
秋分至,昼夜平 ,携着秋天的清凉与清香,将明与暗,热与冷,盛与衰,分得恰到好处,途径季节的流转,与时光共赏每一刻的圆满与残缺和秋隽永在心间的最美风景。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分时节的到来,让昔日翠绿的枝桠,被红黄覆盖,飒爽的秋色已铺陈开来。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心澄澈。恰逢秋色平分时,人间冷暖总相宜,一半是人间烟火添衣的暖,一半是岁月轮转崭新的凉;一半是枝头累累的丰硕,一半是花叶簌簌凋零的安落。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日,太阳走到赤道上空,平分昼夜,平分寒暑,平分秋色。古人说"分者半也",这"半"字最是有趣,像是把一年的光景对折起来,一半给了盛夏,一半留与寒冬,而秋分恰是那折痕处悄悄藏起的诗情:恰逢秋色平分时,人间冷暖总相宜。秋分,意味着三秋已过半,此时阴阳相半,天高,云淡,气净,风轻,一树树的黄叶随风摇曳,一群群飞鸟正在迁徙,时节的刻度,将秋色平分,用冷暖相宜,给这个开阔的季节增添了许多的诗意,静赏秋之华彩,慢书秋之深情。
秋分,原是天地最公正的裁缝,它把昼夜缝成等长的两件衣裳,一件给白昼的劳作,一件予黑夜的沉思。而此刻,秋色如锦,秋分日的阳光亦是有重量的,它不再像夏日那般倾泻而下,而是变得绵长而沉静,仿佛被岁月淘洗过的丝绸,轻轻覆盖在万物之上。秋分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不声不响地来,却让整个世界都慢下了脚步。它教会我们欣赏那些细微的美好:一片落叶的弧度,一缕阳光的温度,一阵风中的花香。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秋分日,停下来,感受生命本来的模样。
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所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恰逢秋色平分时,人间冷暖总相宜。徜徉秋色,遇见秋分,看那光线一寸寸挪移,将秋色平分,岁月亦在秋分的节点上,丰盈着,安然着,凋零着 蕴育着,感受着大自然的平衡之美,珍惜着每一个当下,迎接下一季更多的精彩。
暮年
文/楊达
笔下情愁已写空,
孤身落寞隐山中
余生不问人间事
笑看林泉不老松。
孤心
文/冯期武
人间孤旅本寻常,
性域宽时即故乡。
云影随心翻寂日,
泉声入耳化清商。
千峰独立承霜洁,
一鹤翩然沐夕光。
莫问幽襟谁共语,
从容天地自舒张。
注:本诗通过“云影随心”“泉声入耳”等意象转变,体现心境对孤独的转化之力。颈联以千峰傲立、孤鹤沐晖象征独处中的高洁与自由,尾联点明天地本无拘碍之心,唯有顺应自然方能抵达从容之境。全诗依平水韵(下平七阳韵),中二联工对,颔联“云影”对“泉声”、“寂日”对“清商”,颈联“千峰”对“一鹤”、“承霜洁”对“沐夕光”,契合七律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