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才赏析李继平诗友的佳作
七绝句*咏茶
文/李继平
数亩青山种玉芽,
清香半盏扰诗家。
谁曾沧海擎明月,
我在红尘品素茶。
七绝句,它是诗歌的一种文体,能以28字的篇幅,将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凝练成“一句顶千言”的经典,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一王昌龄以其卓越的七绝创作成就,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至今仍能让读者在寥寥数语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永恒魅力;李先生的这首绝句亦然!这首《七绝句·咏茶》暗藏典故与意象化用,在清雅笔触中藏着深厚文化内涵,“咏茶”超越物象的描写,凸显了意境美、感情美、通感美、自然美、阳刚美与阴柔美…而集成一体;下边予以三点简评:
(一)“玉芽”:作者以“玉”喻茶,用了明喻修辞手法点明“茶之珍贵”,“数亩青山种芽”中“玉芽”并非单纯比喻,暗合古代对优质茶的珍视现实。古人常以“玉”喻茶之纯净珍贵,如唐代陆羽《茶经》中,多处用“玉芽”一词,我想李继平先生大概受其影响亦以“玉”喻“茶”也!此乃学古而不泥,将鲜嫩茶芽称作“玉芽”,既写茶芽的形态,又暗点其“生于青山”的天然之贵,为尾句“品素茶”的追求埋下伏笔。
(二)“扰诗家”:化用了“茶引诗情”的典故,历代文人“茶触发诗兴”的经典情境之多,苏轼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以茶助诗兴;陆龟蒙、皮日休亦常以茶为题唱和。此处“扰”非“打扰”,而是茶香如灵犀,悄然拨动了诗心,“扰”(双关语)使作者不由自主的沉浸于灵感之中,浓缩在“半盏清香”的细节里,品出茶的灵动气韵。
(三)七绝句也与七律一样,起承转合层层递进,尤其是,这首七绝句的第三句,不即不离转向读者意料之外,“谁曾沧海擎明月”?这一问境界顿出,不亦乐乎!乃是全诗的典故与意象枢纽,暗藏化用:愚认为 ,化用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字句略同,但表达效果迥然不同。“沧海”历来象征着世间宏大,“擎明月”则强化这种追求的高远与永遇乐;读之使我想起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壮阔意境,李继平先生借以天地间的宏大景观,反衬自己的诗句“红尘品素茶”的不同凡响内涵。
纵观整首诗,化用古人诗句以景结情,以茶为魂,从“种茶”的物象到“品茗”的心境,彰显了千年茶文化意象,写出了“于平淡中见真味”的人生境界。下面愚以一首中华通韵五言律诗诚奉献给作者兼各个读者:
评罢咏茶句,
心情亦逸然。
玉芽明喻法,
金盏袅香烟。
沧海古今月,
红尘平仄篇。
好诗别有味,
恰似蔗糖甜。
说明:李继平系大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国画张国富 责编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