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村的法国缘
文/徐钦民
冯家村,马召镇辛口行政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村不大,地处秦岭北麓与关中平原结合部。南边是山塬,北边一马平川,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周塬路穿村而过。近两年又修建了“喜鹊咖啡屋”,及”竹溪廊桥”等休闲娱乐场所。每到周末,车辆如梭,游人络绎不绝,街边的山货摊小吃点及拙朴的民宿招待着城里的靓男倩女,欢声笑语,给这个前几年还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凭添了许多风采。
冯家村变化大,机遇也特别。三十多年前,村中出现了一大学生,名叫杨俊民。考上西安外国语学院,攻读德法西语系。本科毕业后,就职于西藏国际旅行社任法语导游。小伙人帅气,高挑个儿,一副眼镜后,睿智的目光坚定又亲切。一口流利的法语,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令游客在游览之余更领略他的魅力。特别是欧洲的女游客。
法国巴黎市财政局机关女会计娜塔莉更是被他的法语发音所倾倒。于是人性的勇敢促使她不怕万水千山,也不惧中国当时各方面的条件落后。一支又一支的丘比特爱箭射向了西藏国际旅行社。杨俊民由于工作出色,中国旅游报进行了大幅报道,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导游。后到海南旅游总公司三亚分公司任总经理,人已不在西藏。娜塔莉并不知情,先后写了六十封信,终于感动了西藏国旅的同志们,他们将来信一股脑整理后寄向了杨俊民的老家——冯家村。家里人并不认识法文,又将信件寄向了海南。杨俊民接到信后,立即向巴黎打了个电话。娜塔莉非常激动,认为这是天意。因为她再接不到回电或回信,他就断了这个念头。在心灰意冷时,这个越洋电话又点燃了她心中幸福之光。95年赴海南度过了春节。同年六月又随杨俊民回到冯家村,见了家人。后两人同走了一趟“丝绸之路”,十月出国,十二月九日在巴黎举行了婚礼。
下午四点钟,先在法国西南波尔多附近的高城市由市长亲自主持婚礼,宣读结婚证书、并讲话祝福,并发给了杨俊民一本家庭证书。户主杨俊民,配偶杨娜塔莉。根据法国法律,妻随夫姓,全体亲友及与会嘉宾,热烈鼓掌。随后又按当地风俗,去教堂举行了一个宗教仪式。教堂门打开,当着所有人的面,在娜塔莉选定的中国歌曲《同桌的你》的缓缓音乐声中,诵读了圣经中几段爱情和家庭的誓言,又朗读了婚礼感谢辞。在感谢辞中还特意提到远在中国的亲人因路途遥远不能前来,但此刻他们一家也在地球的另一边为我们祝福。每个段落中间,法国友人齐声诵唱欢呼,气氛热烈。
晚会先由杨俊民和娜塔莉的一曲华尔兹舞蹈开场,大家纷纷下场,法国亲友看到杨俊民舞姿优美,法语流利,让他们感到吃惊又十分满意。更由于杨俊民对世界文化历史的了解,让这些亲友佩服和着迷。通过新女婿,他们了解到中国是那么遥远和神秘,中国人不止吃大米,更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智慧。
随后的晚宴一直热闹到凌晨两点。杨俊民在娜塔莉家中给家乡的亲人拨通了越洋电话,法国的晚上,就是中国的白天。当天早九点我将杨俊民的母亲接到翠峰乡政府我的办公室接听了儿子的报喜电话,老人激动地只是哭。她可能五味杂陈,用眼泪为万里之外的三儿子祈祷祝福。想当年儿子上大学,家中贫困,在紧紧巴巴中供儿子毕业。转眼间,儿子已长大成了法女国婿,真是光阴似箭,世事难料。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杨俊民事业发展,生了儿子,置了房产,有了自己的公司。真正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他们同类人中的佼佼者。
杨俊民在法国发展后有了政治和经济基础,还不忘冯家村的亲人。他的侄女杨怡,也沾了光。杨怡在周至二中毕业后,在国内进修了一年法语,2014年到了法国进入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又叫巴黎第九大学世界排名24),连上五年直到研究生毕业。2020年进入法国养老行业。先在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养老院工作。后转到公办养老院,由副院长升为正院长。手下管理着100多个法国员工,服务160多个法国老人。
由于敬业,工作出色,收到了业界的关注,社会交往圈不断扩大。后来认识了他现在的男朋友,中文名叫文龙博宇,是一名律师兼演员。相识相知相爱后确定了关系。并于2024年4月26日在法国结婚,照例和他伯伯(杨俊民)一样在当地政府和教堂举行了两场不同风格的婚礼,经双方约定,还须回中国举办一场中式婚礼。答谢家乡的父老亲友。
中式婚礼定于2025年8月16日(农历闰六月二十三)。杨怡父亲杨小平先生及陈秀玲女士按照当地习俗,请乡亲执劳,搭客棚、架舞台,张灯结彩,大门上一副对联:“美满姻缘跨欧亚,爱女于归法兰西”。二门厅对联:“中法联姻成佳话,东西合璧作美谈”此次中式婚礼有四十多位法国亲友现场前来祝贺,东西文化将要近距离碰撞和对接。厨房内锅勺翻飞,香气盈盈,街道上锣鼓震响,眼花缭乱。8月5日下午,法国亲友要来冯家村,执劳的尽快在宾棚里布置。整理出六张桌子,铺上红塑料台布。放上西瓜、花生、饮料、香烟。五时许,一行高矮不齐,肤色不同,老幼皆有的法国客人进入宾棚。初到有些拘谨,很快乡村文化对他们吸引,万里之外的民俗使他们感到新奇,落座后便吃吃喝喝,多位先生女士燃起了香烟。温馨中观赏着眼前的彩棚,棚外的舞台,摆放的锣鼓及四周淳朴的庄稼汉。
晚饭自是大家一样,九个凉菜外加红豆糁子馒头,没有西餐用的刀叉,法国人也看着大家,掰开一次性竹筷夹菜。红油辣子拌凉皮,他们吃的津津有味,咱们传统的菜肴,并不显得粗俗落后,在他们眼里这是一辈子才能享受一次的机会。虽然捉筷子的手有点笨拙,但喝过糁子,吃了馒头,对这些平日吃些面包、奶酪、牛排、鸡肉的法国友人感觉十分满足和惬意,饮食也是文化,他们对中国迥然不同的饮食文化的领略和感受充满了兴趣。
饭后,是农村的请祖献饭。门前街道上新式锣鼓由一群身着黑裤花袄的姑娘甩着彩带的鼓槌玩出花式,红衣女子鼓号队吹得十分激扬。每一个节目之后,法国人都齐刷刷鼓掌。显出人家的文明与教养。客厅里法国女婿与中国媳妇跪在祖宗案前叩头、献饭,一丝不苟,任听礼宾先生摆布。外面法国人面前,几位邻村女中学生用手机的翻译软件与其交谈,金发碧眼的法国女郎用大家都能懂得英语与中学生交流。要和法国人合影,来者不拒,都会受到彬彬有礼的欢迎。舞台上法国人站成一排,在杨怡的指挥下,随性唱了法国民歌《水手》等几首。法国人在冯家村的热情友好氛围中越来越放开,他们与村中的执劳青年手举啤酒瓶,齐声说“干杯”!客厅里,法国女婿的父母与杨怡的父母干脆跳起了华尔兹,玩到深夜方休。
第二天,中式婚礼隆重举行。法国亲友早早赶到,他们都在县城租了古典服装,打扮上台。骄阳当头,他们毫不在乎,尽心尽力地配合着婚礼庄重有序进行。此次婚礼,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异域风情的掺和下热烈又喜庆。
杨怡,一个由冯家村走进法国的成功女青年要强又自信,文龙博宇,一个帅气又随和的法国丈夫,用一个颠倒的中国成语应叫“女才郎貌”。据冯家村人观察,杨怡是才华横溢的领导型妻子,而龙文博宇是一个能够认真配合的好女婿。杨家两代人都因机缘与巴黎有了密切的联系,冯家村也随之与法国有了缘分。随着这个美丽小山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更能体现中国新农村的美妙,让法国人高看了中国。
随着“抖音”的实时爆料,在冯家村举行的有法国友人参与的中式婚礼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县、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人在热议与关注。法国有悠久的文化,中国更是文化底蕴深厚。两极文化在冯家村这个节点上碰撞出了火花。随着时间的推进因杨俊民而带来的“法国缘”一定会有新故事的。
2025年9月12日
徐钦民,周至县教育局原副局长,《盩山厔水》杂志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