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华秋实,岁月鎏金;七里河畔,硕果盈枝。
晨起枝头树叶渐黄,暮至金风徐来声瑟,九月的书香校园与成熟季节交织成最美的丰收画卷。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2025年9月23日,”苏东坡笔下的秋日金芒,穿越千年时光,映照着今日一中的耕耘之路。
01 校园耕耘 以时光浇灌希望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一中校园,丰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辛勤耕耘的回报:建校二十九载,从最初的百余名师生发展到如今近3400人的大家庭,从首届4个毕业班到今天为各级各类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万余名。
这条奋进之路,记录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甘守三尺讲台,用爱作圆心,以勤奋为半径”的奉献精神。
到2025年,朔州一中有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83名、省级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21名及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名——这些数字背后,是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坚实步伐。
![]()
从百人校园到数千师生,一中人一直用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岁月如歌廿九载,学校秉持“厚德至善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强素质、敢创新、出成果、当名师”的教风和“苦学、会学”的学风,荣获“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全体师生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
02 师者匠心 以爱心培育生命
在朔州市一中,全体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育人先育己,育己先有德”的教育理念。
如54名班主任和200余名任课教师组成的一中育人群像,便是师者匠心的完美缩影:他们全天候在岗,手机24小时开机,与政教、值班工作人员合力形成全天候无缝隙管理的育人模式,日复一日坚守,诠释耕耘真谛。
![]()
博学楼上,他们用如歌如诗的年华去无私奉献,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去等待花开,在一中这片沃土上孜孜不倦地种下希望,守望梦想。
![]()
致远楼中,他们“以父母之心为行,行为人师表之实”,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温度的管理,做有温度的老师。
![]()
至善楼里,他们薪火传承,深耕教学,一代代筑梦人从青丝如墨到秋霜染鬓,始终“以一颗滚烫心和一份赤子情”,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03 学子成长 以奋斗收获硕果
“高中三年,我们在朔州市一中成长蜕变、化茧成蝶,从懵懂的少年成长为学业有成的青年。”2025届至善高三毕业生深情回忆。
![]()
不仅在至善,在博学楼、在致远楼,在整个一中,低进高出渐次成为一种常态:一大批入校时平淡无奇的同学,通过三年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卓越。
“风雨和我们同行,信念与我们为伴。我们扛起的是责任,我们选择的是奋进。”博学楼2026届高三学生在丰收节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在知识的田野上,将以勤奋为种子,以梦想为方向,收获成长的果实!
04 金秋丰收 以硕果回馈耕耘
![]()
2025年秋分,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享美好生活”,这与一中今日的丰收景象不谋而合:近年来,朔州一中推行“走动式管理”和“近距离服务”,不断建章立制革除积弊,推行阳光分班、阳光招生凝聚人心,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
2024年,成立工会妇联组织,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建功立业;2025年,践行“基础决定高度”教学管理理念,树立重视课本、回归基础导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两年来持续举办“课堂教学能力赛”,多位教师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师资建设成果丰硕。
教育丰收不同于农业收获,却同样令人感动——2025年夏末秋初,370余名至善学子以优异成绩回报了母校,让教育的丰收更加丰盈动人。
05 未来可期 以梦想照亮前程
![]()
站在新的起点上,朔州市一中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厚德楼高三学子引用长征精神表达决心。
![]()
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心态,正是朔州一中全体学子的精神写照:你看,秋分时节,夕阳西下,教学楼的灯光次第亮起:教室里翻书声与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已然奏响了这个秋天最动听的乐章。
![]()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2025年秋分,我们收获不是终点,而是新程的开始——在这个金风送爽的时节,我们已经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下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向所有耕耘者致敬!祝一中人继续沐光而行,以奋斗之姿,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来源:朔州市第一中学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