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母爱——回忆我的继母校友蓉儿/(口述)
海纳百川/(代笔)
年过花甲,已是孙辈绕膝,在享受这份恬静的幸福生活之时,总是对父母有着一种怀念之情。尤其是对我九十六岁高龄的继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恩和难以报答的愧疚。
我童年的天空曾经被阴霾笼罩着。生母在弟弟三个月大时,因食道癌不幸离世。后来,继母走进了我们这个穷困残缺的家庭。在此,请允许我先用“继母”这个称呼。因为接下来的记叙,将见证她如何成为我心中无可替代的“妈妈”!
由于弟弟正处于哺乳期,只能寄养给别人家。继母心里时刻牵挂着他的健康,因此,免不了要经常去看望弟弟,竟发现因照料不当而养得面黄肌瘦,眼看着生命已经快奄奄一息了。继母见状心疼不已,毅然将他接回家来自己养育。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体质柔弱的弟弟常常生病。寒冷的冬天里,继母就在背篓里面垫上棉衣,背上背着弟弟,胸前抱着仅仅三岁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去看医生。靠着米糊糊的营养和继母不离不弃的精心呵护,弟弟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长得很健壮。他的生命,真是继母从鬼门关硬生生拽回来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生活都很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常态。可我们姐弟两穿的衣服,却总是显得干干净净的,每年还能添上一套新衣裤和鞋袜。而继母自己,常年穿着一双破旧的布鞋和补了一层又一层补丁的衣裤。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蓝色卡其布外衣,也只是在赶集或走亲戚时才舍得穿上。我至今仍记得,继母夜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纳鞋底、缝补衣衫的身影,那专注的神情,是我对她最温暖最深刻的记忆。更难得的是,在那个对于读书并不重视的农村,简直堪称为奢侈的贫穷年代。继母竟以惊人的远见和无私的胸怀,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极力支持我读完了高中。她总是在吃饭时,有做不完的事情,等我们吃饱后,她才来到桌前吃我们剩下的饭菜;家里偶尔有点好吃的,她总是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说自己不爱吃,自己却用咸菜下饭。年少无知的我们姐弟两,竟然以为满足自己吃饱喝足,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长大后才明白,那每一口夹在碗中的食物,都饱含着继母对我们深情的母爱。
继母勤劳、贤惠,把清贫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宽厚、善良,赢得了邻里乡亲的夸赞。对于调皮不懂事的我们,她从不打骂教训,总是耐心讲道理。在她的悉心教育下,我们从未因不是亲生妈妈而感到丝毫委屈孤独过,反而拥有了一个无比温暖幸福的童年。
亲爱的妈妈,您用一生的辛劳、善良和仁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您虽未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过我们,却用一生的汗水和心血将我们养大成人。您将母亲不能给与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您为了我们的成长,奉献了青春又奉献终生。您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了自己。您不是生母,却胜似生母。如今,您已年过九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您养大了我们,又带大了孙辈,劳苦功高,恩比地厚,情比海深!
望着您佝偻的背影,禁不住有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感慨。亲爱的妈妈,请您留下来吧!别再以不习惯为理由,女儿的家就是您的家啊!您含辛茹苦一辈子,也让我们尽尽孝心,陪您安享晚年,回报那份比泰山还重的养育之恩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