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历史纵深到新时代的诗意书写
——一叶红尘新诗《秀哉,白水江》点评
评论员:陈东林
《秀哉,白水江》一诗以恢弘的时空视角与细腻的文化笔触,构建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山河人文长卷。诗人一叶红尘以地理坐标为经纬,以历史演变为脉络,将白水江的自然禀赋与人文积淀熔铸成兼具史诗气度与抒情质感的诗意表达。
诗歌开篇以地理格局定调,秦岭南麓、巴山北邻的宏大空间叙事中,嘉陵江如“清流束带”勾勒出灵动的自然韵律。诗人巧妙运用方志笔法,以“正始设县,正元立镇”的史家表述,赋予地域以时间深度,而“蜀道明珠”的喻体更点亮了文明传承的精神内核。自然描写极具张力,“峭壁摩云”与“峰峦叠翠”形成垂直空间的壮美,“猿啼鹤唳”与“渔舟唱晚”则编织出声景交融的独特意境。
历史维度的书写显现出诗人精湛的素材驾驭能力。从氐羌之地到秦汉县治,从韩信渡江到孔明运粮,诗人以典故为珠玉,用时空为金线,串起两千年的文明记忆。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对文人踪迹的追述:李白、杜甫、元稹、柳宗元等历史人物的诗文典故被自然嵌入江河叙事,形成“文脉与水流同振”的巧妙互文。摩崖石刻、古渡纤印等物质文化遗产的点染,更强化了历史在场的真实感。
当代转型的书写,展现出了现代性的观照。诗人敏锐捕捉到古今功能的价值转换:险滩成为盛景,古驿化作枢纽,银杏古树衍生为网红打卡点。这种转变既体现了文明延续的韧性,更昭示着文化符号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铁路大桥与传统舟楫、花海云烟与红色遗址共同构成新旧交融的时空图景,最终升华为“险而不阻,幽而不闭”的新时代蜀道精神。
全诗以“江水长流”与“乡村振兴”作结,既延续了传统山水诗的永恒意识,又注入了新时代的发展愿景。这种双重视角的融合,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地域赞美诗,成为探讨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命题的深度文本。在语言艺术上,诗人熟练运用对仗、用典、隐喻等手法,在保持古典韵致的同时融入现代语汇,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诗性对话,最终完成对白水江文明史诗的深度解析。
附件:
秀哉,白水江
文/一叶红尘
秦岭南麓,巴山北邻,嘉陵江清流束带;
北通陇徽,南接略阳,白水江古镇雄踞。
山脉逶迤、河流弯转,汇四道“秦陇襟带”,
正始设县,正元立镇,享千年“蜀道明珠”。
两岸峭壁摩云,猿啼鹤唳;
四围峰峦叠翠,古木参天。
似有渔舟唱晚、时应空谷之境。
白水江镇虽以小名称之,嘉陵江实乃名川大江。
古为氐羌之地,秦置沮县,汉隶武都。
行舟险恶,夹岸绝壁,易守难攻。
栈道蜿蜒,如虬龙缠壁;
古驿星罗,似珠串连途。
韩信暗度陈仓,舟楫在此借渡;
孔明北伐祁山,粮草于此转运。
唐时茶马互市,商旅涉江,蹄痕印石;
宋时戍卒屯边,旌旗映水,鼓角漫滩。
江畔摩崖,字迹斑驳;
滩头古渡,纤印犹存。
李白越青泥岭而过,发出《蜀道难》千古感叹:
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杜甫于青泥道羁阻,留下《水会渡》夜行绝唱,
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元稹被贬江陵,忆起“青泥驿前水......”
把一份乡愁留在白水江浪涛之间。
柳宗元留下《兴州江运记》脍炙人口,
雷简夫撰书《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
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写下壮怀诗语。
如今白水江:
江上架虹霓,万车驰坦途。
岸边多嘉木,田畴蕴丰盈。
昔日险滩,成为今日游览盛景;
往昔古驿,变成三县交汇之地。
千年雌雄银杏树,已成为今天网红打卡点。
铁佛寺保留着古村落的印记,
仙人谷抗金故事流传至今,
苏维埃政府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江水依旧,湍流不息。
宝成铁路沿江边穿山越岭,
白水江大桥跨江耸立。
两岸翠绿如碧玉,云烟缭绕似仙境。
四季花海满山坡,清波荡漾映晨曦。
登临江楼,感叹岁月悠悠;
聆听涛声,诉说古今故事。
今日蜀道险而不阻、幽而不闭;
美丽村镇山青水秀、民安人乐。
水陆发达,交通便利;
诗赋流传,文脉延绵。
白水江镇,承千年之风雅,融略阳之血脉,
历经千年风雨,保留俊秀之风姿,
载着历史厚重,奔向未来之期许。
愿江水长流,与日月同辉;
愿乡村振兴,传盛景美名。
(2025年9月10日)
【评论员简介】:
陈东林:学者、诗人、教授、评论家,大雷霆诗歌流派创始人,中国工信部高级职称原资深评委,红学批评家,唐宋诗词专家,唐诗之路国际诗歌学会副主席,丝路文化院副院长,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十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获得首届国际王维诗歌节金奖、国际华文诗歌大赛金奖、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金驼奖”。
【诗歌作者简介】:
陈红,笔名:一叶红尘,医务工作者,喜爱诗歌创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秘书长,丝路文化院副秘书长,《丝路诗刊》副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特聘高级专栏作家,《美洲文旅》同题诗社社长。近年来学习诗歌创作,先后发表300余首诗歌,散见都市头条、人民视频网、腾讯,网易、翰墨网、美洲文旅、海外华英、顶端新闻网媒,诗歌在陕西工人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诗歌、奔流杂志、青年文学家、华夏诗歌选等报刊杂志刊发,深受读者和听众喜爱。诗歌《敦煌灵思》荣获首届王维诗歌奖”银奖“,诗歌《望北戴河》荣获“华夏文豪杯”当代名家荣誉榜百强榜年度大赛“金笔文学奖“,诗歌《我们与春天相约》荣获第三节丝绸之路优秀作品奖,诗歌微视频《走进长安》荣获首届华语诗歌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诗歌《宾川的红色记忆》荣获纪念红军长征89周年诗歌征文大赛“金奖”:诗歌《回望延安》荣获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大雁塔》荣获阿联酋迪拜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银驼奖”;诗歌《无声的哭泣》荣获第七届星际诗人国际反战诗歌“十佳新锐奖”,荣获第七届仓央嘉措诗歌节“十佳诗人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