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5240 消逝的村庄 作者║李金平(鞍山)主播║箫雅
![e56aec4a-807f-40f4-bc4f-35f664971db3]()
消逝的村庄
作者║李金平(鞍山)
主播║箫雅
![99d813f4-a2cc-48d1-9b65-50730c3818d1]()
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蔓延,一幢幢楼宇、一片片新区,像奔涌的潮水,吞噬着周边的土地,一座座村庄也在悄然地消失:大石头、高官岭、营城子、腾房身··…这些曾经熟悉的村庄,已成为昨天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大孤山矿小镇。每次去市里,都要穿越崔家屯、高官岭、大石头,最后进入市区。那时,这条后来被命名为“矿工路”的公路,是连接小镇与市区的唯一通道,一条沙土路面,两旁耸立着高大的白杨树。由于交通不便,2角5分的汽车票,对于童年的我,已是不小的开销。暑假里,我与小伙伴经常步行或骑上自行车去市里。对于我们这些矿区的孩子,能去趟市里,不亚于现在的“出国考察”。
记得那一年,我们徒步走山路去市里,烈日当头,饥渴难耐,经过营城子村时,看见村口老柳树下有一口老井,摇起辘轳,一桶清凉的井水升起。我们一顿豪饮,那甘甜的滋味至今难忘。
1972年,我下乡后被调到公社搞宣传放映电影,与这些村庄有了更多的接触。听村上老人们讲,其实每个村庄的名字、每一座村落的形成,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段古老的故事、一首诗意的空间……如今,在推土机、铲车的巨大轰鸣中,她们已化作一片废墟消逝了。与这些村庄一同消逝的还有袅袅的炊烟、绿色的田野、鸡鸣狗吠、成片的果园、村头的老井一一
随之崛起的是一片片钢筋水泥的城池、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山峰,以及城市不断膨胀的欲望。
有句老话叫“不破不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破旧立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面对正在消逝的村庄,我们在建设新城区的同时,是否也要留一块小小的空间,给逝去的村庄一个温馨的纪念,或立一块石碑,或留一间老宅,或选一株古树,或营造一座以过去村庄命名的社区主题公园,以表达现代都市人对历史与传统的敬重,以及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告诉子孙后代,一座新城区的演变进程,是无数村庄付出的身躯与血脉,才托起都市不断拓展的梦想。在取舍之间、破立之间、拆建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适当地的有所保留,才是现代文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相对万里长城、埃菲尔铁搭、巴黎圣母院一一一座小小村庄的消逝,似乎微不足道,但她却是城市历史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正是无数座诗意村庄的牺牲与消亡,才换来都市的生存与发展。
也许有一天,我的家乡小镇也会被城市吞没,我的父老乡亲也会成为市里人。于是,我怀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写下这篇小文,算做对祖先的缅怀,对消逝的村庄的一种纪念。
![203001237.png image.png]()
【作者简介】
李金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在鞍山市多个协会担任主席,副会长等职。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鸭绿江》《当代诗歌》,《辽宁日报》,《铁路文学》等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近千首(篇)。
![103209519.png image.png]()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170802914.png image.png]()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 驼铃】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