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秋之闲言碎语》 今年的春夏,旱扎咧,热美啦!春雨果真像那没过门的媳妇,难求着呢!这惯性弄得人仲秋时节了都不敢抱怨绵绵秋雨,晚上明明已经冻了,却还要假作爽意说天凉好个秋!
已经黏嘛咕咚下了几天了,预报说,这次覆盖范围极广的雨还要叶蔓一周左右的时间。我们心里明镜似的,这分明是在补下春天少下的雨么。啥都讲究个时效节点呢,二月小蒜香死老汉,六月韭,驴都不瞅!好雨知时节,滥雨瞀乱人!
昨天就进入农历的八月了。这一周左右的时间,秋雨连绵不断,渐渐地把气温降下来许多,晚上都要盖被子了,很薄的夏凉被显然不行了。一阵秋风吹过,杜甫的诗油然涌上嘴边——“八月秋高风怒号”,可惜,现在住进了城里的楼房,再也看不到“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情景了。今天秋分,快到午饭时候,秋雨就很识趣地停了,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日嘛,阴晴也得平分才合适。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有两个,春分和秋分,古代朝廷重大的朝聘、祭祀、军事等活动多集中于气候适宜的春秋两季,所以“仲尼厄而赋《春秋》”,其史书就以《春秋》命名。
光阴荏苒,时序渐进,它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唯有因时而动,因季而减衣添衣,识时务者未必为俊杰,但起码算得不犯傻。秋分至,我们像是由“暑假班”刚被编入“秋假班”的学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新鲜感,譬如朝露,譬如落叶,譬如繁密的果实,譬如沉甸甸的谷穗,譬如雪白的棉花,譬如黄澄澄的豆谷金灿灿的玉米,还有湿漉漉的草木和泥泞的乡野小路……
古代的秋很沉重,很庄重,很文学。庄稼收起来了,农事闲下来了,于是杀伐在秋;春播秋收,万物生长暂歇,古代处决犯人行刑在秋;十年寒窗苦读,就等秋闱一试,古代科举考试在秋;因为要参加科举考试,长亭送别,枯藤老树昏鸦,古代秋季的离别送别诗词就格外的多;面对阴雨不断,面对风吹落叶雨打芭蕉,面对雨雾蒙蒙水天相接,面对孤灯寒夜,“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诗句就颇多。
我觉得如果要以四季对应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话,晚秋对应的应是60岁的人,过了青涩懵懂的青少年时期,也经历了繁花似锦的壮年辉煌,晚秋就开始了人生的收获季节,并由此步入收官的老年时期。走过了那么多的山山水水,经受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到而今,零零碎碎装在蓝里都是菜,枝枝叶叶揽往怀里都是爱。最好的心态当如苏轼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禹岩乙巳年秋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