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是世袭的正一道领袖,是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
“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自张陵第1代至今共经历63代。
张天师是世袭的正一道领袖,是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也是目前“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
“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自张陵第1代至今共经历63代。
正一道即“五斗米道”。汉末张道陵(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人称他为“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置二十四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张陵传子张衡,称“嗣师”;张衡传子张鲁,称“系师”。传说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陕西),徙居江西龙虎山,后世代相传。其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一代天师。其第四代以后史载较著名者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7)、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1218—1262)、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或1317年)、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
自元朝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张道陵子孙自称,以及民间的称呼,从未被官方正式承认过。从此时开始,张天师开始总领江南道教,并在元朝中后期,各种符箓道派都集合在周围,形成正一道。
张正常曾撰《汉天师世家》,记述汉天师张陵迄四十一代张正言之谱系,明太史宋濂作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删校增次,并作后序。越200余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又增补从洪武迄嘉靖凡八代事迹,止于四十九代张永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收入《万历续道藏》。
自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至六十一代张仁晸之谱系,记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所作《补天师世家》。清《续文献通考》又辑录有五十二代至六十二代天师事迹。清庭崇佛抑道,乾隆改授正一真人秩以五品,禁止真人差遣和委派法员往各省开坛传道,限龙虎山天师府统率本山道众,停止朝觐等。道光年间,又取消“正一真人”称号,终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关系。但正一道内部仍按传统教法续演不止。
根据中国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第六十三代亲传弟子殷明石表示,道教五大派门中,只有张道陵一脉是坚守把职位传授给亲族的作法,也就是“非我宗亲不能传”,“张天师”的传承除了有一定的要件,鉴定天师世代的信物,相传的对象,一定要以张氏宗亲为原则。也就是说,承继“张天师”,特别强调血统,不是天师血统不传,而且多半是以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为主。若后代无子嗣,则由兄弟叔侄辈中,选出贤能者来承继、传授。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传继给叔父,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传给次子张宗演。但是,从相关的历史背景来看,从来没有将天师传给没有血缘的外姓来接任,更绝对没有让女性承袭的例子。
现存在大陆的第六十四世张稻香,为道教正一派第63代天师张恩溥之女。张恩溥(1904~1969),字鹤琴,号瑞龄,正一派著名道士。江西贵溪人。张恩浦天师精于道学,擅长符篆法术。民国13年(1924年),在上海参与“正一道教祈祷和平大会”,并嗣天师位。民国21年,曾在上海主持“罗天大醮"法会,是位当今最后一代天师。
目前,龙虎宗为正一道正传。龙虎宗即龙虎山正一宗坛。据说龙虎宗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箓派。关于龙虎宗的创建时间,道书曾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汉天师世家》称建安二十年(215),张鲁降魏,张盛南奔龙虎山嗣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西晋永嘉中期,张盛入龙虎山嗣教。但二说皆不足信。
目前,天师第六十五代后裔有:
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
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金华:道教祖庭天师府驻京办主任、中华天师道友会执行会长、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贵溪撤县设市市徽设计者。天师府、龙虎山历史文化石碑文字的工作者。
张金涛1964年9月11日生,江西贵溪人,大学文化。是63代天师张恩溥的二女儿张稻香之子。原名鲁金涛,后改张姓。张金涛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人大代表、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主持。
张金涛鲁姓改姓张,然后欲继承天师大位,必然引起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经韶关、 广州、 澳门、 香港等地,辗转到台湾,驻于台北市大龙峒觉修宫,创立台湾省道教会,设嗣汉天师府驻台办公室。1969年张恩溥过世,由于其长子张允贤于1954年病故,翌年张源先于台湾台南市天坛启建道教天师。张源先既成科仪,1971年正式接任第64代天师。
如若两代天师同时在世,这实在有点离谱。天师继承需要由上一代天师指定继承人继承。64代张源先天师依然健在,何来65代天师(即现龙虎山天师府主持张金涛)。
依传世规矩,天师世家传承是有规矩的,祖师张道陵当初将天师道传给儿子张衡时,即订下了传承制度:下代继承上代之传统职位,有遗嘱从其遗嘱,无则从其家族会议决定。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向无紊乱。
毫无疑问,从继承制度上讲,张源先是天师正统。但是,天师称号历来是由当朝皇帝敕封才是正统。故而,亦不能称为天师。至于张金涛,虽然为政府任命的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张继禹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为,但都没有得到家族认可。所以说,第63代天师张恩溥才是名正言顺的“天师”,而且是最后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