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光,海南昌江县人,大专学历,政工师,金融高管,先后从事教师,党政机关,金融工作。分别在白沙,屯昌,临高,昌江等县建行任行长职务。
丰饶与离愁的二重奏
一赏评罗声《丰收节遐思》
文l李映光
秋分时节庆丰收,岁稔笙歌荡沃畴。
谁纵中东烽火急,云遮弯月钓离愁。
罗声诗人的《丰收节遐思》是一首具有现代意识的七言绝句,诗短却构筑其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维度。以秋分时节的丰收庆典为起点,将目光投向远方弥漫的烽火,描述了一次从欢庆到忧思的精神跨越。
诗的前两句着力描绘丰收景象。“秋分时节庆丰收”点明时间与主题,语言朴实如农谚,具有天然的仪式感。“岁稔笙歌荡沃畴”中,“岁稔”二字古雅精美,“笙歌”与“沃畴”形成听觉与视觉的融合,特别一个“荡”字让欢乐无限延展。这两句延续了《诗经》以来农耕文明对丰收的礼赞传统。
诗的后两句却徒然转折,将诗歌提升到新的高度。“谁纵中东烽火急”以诘问句式打破田园牧歌,将视线从沃野拉向战火纷飞的中东。我觉得最妙的是结句“云遮弯月钓离愁”,弯月既是伊斯兰文明的象征,又是连接东西方的自然意象;“钓”字更精妙绝伦,既暗合鱼米丰收的语境,又将无形的离愁具象化,仿佛那轮被云遮蔽的弯月正从夜空垂钓着人类的普遍忧思。
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丰收”与“烽火”、“笙歌”与“离愁”的多重对照,揭示出当今世界丰饶与匮乏并存的荒诞现实。充满人文关怀的审视,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注。
在艺术上,罗声诗人承续了杜甫“安得壮士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忧患意识,却又赋予其全球化语境下的内涵。使这首诗歌既植根于民族土壤,又具有超越地域的人类视野。
《丰收节遐思》正如其题,始于“丰收”而达于“遐思”,在短短的四句诗里,描绘了从具体欢庆到普遍关怀的诗意飞跃,堪称现代绝句创作中“从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2025年9月23日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