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北传
年丰村是东至县原葛工区中心血防组辖区偏远的血吸虫病流行村。该村位于洋湖镇的西端,洋湖大河的最下游,紧邻张溪镇的廖丰村。年丰村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村庄很大,全村人大部分都姓高。且分牛头高家(上游村庄)和牛尾高家(下游村庄),只有一个村庄是他姓叫汪冲小队,全村人口有1000余人。
解放前该村村民大部分以打渔为生,少部分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听当地老人介绍,他们高家当年所管辖的河道长约40余公里。上至秋浦河流域的石台县丁香镇和小河镇,下至原张溪区的石潭村。年丰高家在解放前虽是名门望族,但由于当地有血吸虫病流行,加之人们常年以打渔为生,频繁接触疫水,致许多青壮年都先后得了血吸虫病。村庄里患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和巨脾症腹大如鼓的晚期病人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损害了高家人的身体健康。由于旧社会的政府不管人民的死活,面对这样的惨状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救治和防控措施,百姓们真是苦不堪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派出了血防专业医疗队来到了年丰村,上门上户免费为村民开展血吸虫病普查普治和深入田间沟头查钉螺、灭钉螺工作,从此使年丰村的血吸虫病疫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高家百姓们因此苦尽甘来,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丁也越来越兴旺。
春秋两季水温适宜、植被茂盛,是钉螺繁殖活动期,正好是血防专业人员开展灭螺的最佳时期,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有效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为彻底消灭边远山区内陆的残存钉螺,1983年9月10日,秋季灭螺工作开始。我精心分工安排、全面部署本单位血防专业人员开展秋季灭螺工作,同时自己也承担了一个村的灭螺任务,第二天便骑着单车特到洋湖镇年丰村联系秋季灭螺事宜,经与该村干部联系商定好后,次日我便请来一台手扶拖拉机拉着一台三缸四冲程165型汽(机)油灭螺机和灭螺药物等来到了年丰村,该村高昌立书记给我带来的灭螺机和灭螺药物做了妥善的安放。同时将我安排住在牛头高家高昌杰老师的家里,高老师高中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代课老师,他人很年轻,那时才20出头,但他非常沉稳、朴实、直率,且酷爱看书学习,我正好也是个书迷,我们俩真是一见如故。晚上同睡一张床,我们无话不谈,聊文学、时事、城乡见闻,也聊学校家庭,既诉说往事,也展望未来。当他羡慕我才三十来岁就是事业单位的医生和负责人时,我与他促膝谈心热情鼓励他在学校里要虚心向资深的老教师学习,关爱每一个孩子,好好教书育人,为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后来,凭借自身不懈努力拼搏,高老师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办教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
在年丰村秋季灭螺中,该村两委干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了村支委民兵营长高传来(又名末伢)陪我一道开展秋灭工作。高营长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平时话语不多,但为人正直诚恳,与群众关系处得非常好,其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为了在灭螺前摸清全村现有残存钉螺所有的环境,好有目标的开展灭螺工作,对此他与我一道跑遍了全村所有的水沟、塘、田等环境,终于查清了全村的所有螺情。特别是查到了该村的历史螺卡上没有记载的两处曾被漏查的有螺点,即大造垅水库下的一条支沟和圆垅的一条老沟渠,且钉螺的密度还很高,由于全面搜索,认真细查,终于有了意外的收获,这为后来在该村的灭螺不留隐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灭螺工作看似简单,实是较为复杂,必须要因地制宜,科学应对才是。在灭螺前,首先要清除有钉螺环境的一切荆棘杂草,做到砍草过根不留寸。目的是让钉螺充分暴露,在灭螺时好让药液直接喷洒到钉螺体上,使钉螺中毒死亡。第一遍的灭螺结束达七天后,接着又行第二遍、第三遍的反复灭螺工作。
在高营长与各生产队队长的组织发动下,为彻底消灭钉螺,保护村民们的身体健康,社员们个个热情高涨。第二天上午,男女老少手拿砍刀齐上阵。已退居二线休息的60多岁的高炳炎老支书也拿起自己磨好的砍柴刀,亲临现场参加战斗。一场清除有螺环境杂草的歼灭战顿时在年丰村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不到3天时间,全村有螺环境的荆棘杂草按规定要求全部清除一空。全村干群对灭螺工作如此重视、支持与配合,使我十分感激与鼓舞!
灭螺时,我根据不同类型及具体环境采用不同的灭螺方法,如较大的水塘和流水的沟渠就采用五氯酚钠药物沿边机喷法。按每平方米用药2克;对于一些死水沟或小水塘就采用五氯酚钠药物浸泡法,即每立方米用药15克;对于有钉螺的稻田,如水深9~10cm,每亩施药1公斤进行浸泡;对于石缝(洞)的钉螺,就采用五氯酚钠加泥土用水搅拌后对石缝(洞)进行封堵,使钉螺无法活动而中毒窒息死亡。
在使用灭螺机灭螺时,一台灭螺机每天需要4位队员操作,即由两人抬担架式灭螺机,一人挑着一担调和好的药液木桶并将吸药泵放入木桶,一人拿着喷枪头负责喷药液。连着喷枪头的塑料水管皮条长有60米,每当喷60米后,队员们就抬着灭螺机再向前挪动60米。
在机喷灭螺中,我一边当机手开灭螺机,一边当技术指导员,全面指导灭螺队员按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灭螺,以确保灭螺效果。
在年丰村灭螺期间,前五天,每天一日三餐,都是由各生产队长安排派我的饭,后来社员们分别跟队长要求说:“张医生来我们村灭螺,事事处处为我们社员着想,他总是亲力亲为带头真抓实干,与我们社员打成一片,没有丝毫的花架子,我们打心眼里欢迎他这样的好医生好干部,从今天起队里就不要去派饭,我们都自愿请张医生到我们家就餐。”就这样,每天三餐就由乡亲们领着我去他们家就餐。年丰人特别热情真诚厚道,他们把我当成自家人一样,尽自己一片心意,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的生活,使我感激不尽,倍感乡亲们的关怀无比温暖。9月21日农历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牛尾高家善良朴实的农民高传水叔叔,他看我过节没有回家,仍坚守在他们村里搞灭螺工作,于是中秋节的晚上,他特地邀请我和高营长到他家过节,高阿姨还特地宰杀了自家养的一只老母鸡炖汤,并烧了一大盘红烧桂鱼等许多美味佳肴,餐间,他俩位老人总往我和高营长碗里夹菜,催着我们多尝尝。本来一向不爱喝酒不胜酒力的我,在高叔全家人的厚爱下那天晚上我满心欢喜实在按捺不住,破例喝了约半斤左右的白酒呢!就这样,在异地他乡与素昧平生的高叔叔一家人过了一个暖心愉快的中秋佳节!
时光荏苒,四十余载倏忽而过,可那年秋天在年丰村开展秋季灭螺的情景,仍清晰如昨,深深镌刻在我心底。
彼时,年丰村的村干部们心系百姓安危,对血防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为秋季灭螺工作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灭螺队员们更是让人动容,他们日日满勤,不惧苦累,以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奋战在灭螺一线。全村社员也积极响应,自觉投身灭螺会战,田间沟头满是大家忙碌的身影。
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年丰人那份待人的热情、真挚与诚恳。他们高尚的品德、淳朴的民风,如秋日暖阳般温暖人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这一切,早已化作珍贵的记忆,沉淀在岁月里,让我永生难忘!
2025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