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寿村”里的长寿人
(一)
我们的村子,距离固原老城向南三里远,老地名三里铺。是一个古老的村子,是最早的“教场角”、“水坝头”、“韩家湾湾”、“刘家屲屲”等几个庄子合并起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名为团结社峡口大队。八十年代之后,成为峡口村,如今又可以称之为峡口社区了。
现在,我可以把这个村子,称之为“长寿村”了,我觉得是有理由的,可以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它的理由与原故。
说三里铺,范围有点大,包括几个村子和小区,小区有碧水蓝亭,九龙湖畔家园,以及附近的工业园区和学校及幼儿园。
咱们只说峡口村。村子东边有魁星楼山,太白山,青石峡水库,干头峁。西边有九龙山,芦子沟梁。北边就是固原市区,南边一马平川,建起了工业园区。此处眼界宽阔,广袤无垠。大清河由南向北,蜿蜒流淌,穿流而过,流经冬至河,苋麻河,投入黄河。银平国道,穿村而过。中宝铁路,直贯南北。地势开阔,山水相依,气候宜人。
咱们以村民们的年龄为依据,看看说说,长寿村里长寿人的细节情形。
我所说的“长寿”,是如今人的寿命,与改革开放前人的寿命,相比较而言。
全村共有居民家庭七百来户,两千多人。我把全村居民的年龄,分四个段落来统计。
一,花甲之年,
二,古稀之年,
三,耄耋之年,
四,近百年之年。
六十岁以上,年逾花甲者,称之为花甲之年。共计二百九十人。
七十岁以上者,称为年逾古稀之人,共有一百七十五人。“人活七十古来稀”啊!
八十岁以上者,是为耄耋年华,就是大龄高寿之人了,共计有九十五人。
这其中,活过九十岁以上的人,有何秉成、樊玉英,刘耀堂,李蔚,马梅英,苏效玲,王占仓,金登祥,張志林,贾梅英,马连芳,王桂香,张凤莲,陈兴寿,苏秀英,刘东花。王存礼,田世祯,冯世雄,李三姓,庞桂花,张有福,王秀英(重名),海宝莲,刘惠芳,共二十五人。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包括活过八十岁己经去世的人),共有一百零二人。
活过百岁的一人,九十九岁还健在的二人。
笔者本人是属兔子的,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庄子里,同龄的就有九个人。王效琴,王秀英,刘淑珍,司永发,金秀英,陈月英,刘桂芳,马国玺,刘平。这些都是出生于1939年,第二茬子属兔子的人。
第一茬子属兔子的一个人,就是何秉成。他是1927年出生的人。是一个最老的、年近百岁的兔子。他耳聪目明,思维灵敏,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肯定能活过百岁以上。
一九五一年出生的第三茬子属兔子的,有十五人。属于中年兔子。
一九六三年出生的第四茬子属兔子的,共有五十一人。是年轻的兔子。一个村子里,光六十岁以上属兔子的,就有七十六人。
1927年和1939年,两茬属兔子的人,活到了“米寿”,都是有福气的高寿之人。
何为米寿呢?
“米”字,是“十”字上面一撇一捺,下面一撇一捺,一撇一捺就是一个“八”字,上下两个八字,就是八十八,米寿就是八十八岁。活到八十八岁的人,己经吃了八十八年米饭了。人生在世,离不开米谷米面,米是五谷杂粮之首。
(二)
人的属相,按天干地支排列,就是一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就是十二相一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就是人们口边前常说的一一鼠大牛二,虎三兔四,龙五蛇六,马七羊八,猴九鸡十,狗十一猪十二。
我把全社区花甲之年以上的年龄段,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列,按十二个相属统计出来。
鼠相:1936年5人,1448年8人,1960年8人,共21人。牛相:1937年4人,1949年14人,1961年16人,共34人。
虎相:1938年6人,1950年20人,1962年50人,共76人。
兔相:1927年1人,1939年9人,1951年51人,1963年75人,共136人。
龙相:1940年8人,1952年19人,1964年43人。共70人。
蛇相:1941年9人,1953年10人,1965年26人,共55人。
马相:1942年15人,1954年11人,共26人。
羊相:1943年9人,1955年23人,共32人。
猴相:1944年12人,1956年28人,共40人。
鸡相:1945年14人,1957年22人,共36人。
狗相:1946年12人,1958年36人,共48人。
猪相:1947年12人,1959年15人,共27人。六十岁以上的,共有六百零二人。
这六百余人,就是我所说的“长寿”人。
在我的印象中,旧社会以及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活到五六十岁,就未老先衰了,就己经表现出七老八塌的样子了。躬腰驼背的,蜷腰趴扑的,脚步蹒跚的。干点活,走几步路,喉喽气喘的了,步子跷得大点快点,就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了!稍微受点风寒,就喷嚏连连,眼泪蓬花,浑身疼痛,鼻涕憨水的了!到了花甲之年,就精神萎靡,老态龙钟,一脸苦涩,面黄肌瘦,积劳成疾了。就己经疾病缠身了。那时候的农民,身上缺衣,肚内少食,日子过的苦不堪言!活过七十岁的人很稀少,古稀之年,真正就“古稀”的很了!耋耄年华的人,就稀奇罕见了,甚至几乎为零了!因此,在那个时代,此地就不存在“长寿”两个字的概念了。
上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不安定,人民生活太贫困,缺吃少喝,多数人常期营养不良。特别是农民,粗茶淡饭都得不到温饱,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农活多的做不完,起鸡叫,睡半夜,寒来暑往,太辛苦了,劳累过度。一旦生疮患病,无钱医治,只能咬着牙忍受着。过的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饥寒交迫的苦日子,心不宁,气不顺。从十多岁下苦,到四五十岁,累死累活,筋疲力竭,体力透支,每况愈下,与“长寿”两个字,根本沾上边边儿!
看如今,瞧现在,长寿村,长寿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处处皆是。
(三)
我们这个长寿村一一峡口村,在中华大地上,仅仅是沧海一粟,是一个时代的一粒微光,这粒微光,照亮了这些老人们的晚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快,我们这茬人,不觉意间,迈进高龄的门槛了!
我们这些长寿人,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太平盛世中,衣食无忧,吃香喝辣,活的从容,活的自在,活的尊严,活的长久,福气满满,安度晚景,颐养天年。
国家给农民免除了国税,做庄稼的人,连公粮都不用缴了,还领着养老金,低保金,这补助,那补贴。这是千载不遇的事,务庄稼的人,免缴公粮,真是千古奇闻!
我们这茬子农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赶上千古未有的好光景,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幸运福祉,大家都懂得珍惜。这些老年人,虽然都八十高龄了,却都腰不弯,腿不疼,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心宽气顺,精神饱满,乐呵潇洒,其乐无穷,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和谐,人心稳定。
峡口村农民,川地国家征用了,山地退耕还林了,无农可务了。成了失地农民,多数人都买了大额养老金。
村上一大群老人,早晨起来,吃早餐时,有人熬一罐罐酽茶,有人抿两蛊蛊小酒,就去公园里,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迎着金灿灿的阳光,慢步蹓跶,活动腿脚。也有在小广场上,打羽毛球,踢足球,打太极拳的。也有些老头子或老太婆,各人都陪伴着自己的另一半儿,逛公园,游山玩水,晒太阳,享天福。下午休息起来,三个一伙,五个一堆,下象棋的,打扑克的,打麻将的,折牛拐子的,聊天说闲话的,女人跳舞踢毽子的,各取所长,各凑所爱。生活在如此优越条件下的人,长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好时代,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笔者是农村人,农民出身,胸怀农民意识,见识浅薄,心愿不高,容易满足,常怀知足感,知足者,心常乐啊!
现如今的我,没牛没驴没土地,做了大半辈子庄稼,无地可耕了。不过,我还有笔和纸,把握犁把,拿鞭子吆牛耕地的手,转换成握笔杆子的手,耕耘砚田了。
交结了一些文友,书法家,画家和作家,还有一些热爱读书的人。常与这些人聚会,交谈交流,很有意思,受益良多。
还交了几个棋友,中老年人都有,约好时间地点,切磋几盘,以决高下,有时候一个人坐在家里,一旦棋瘾发了,赶紧打开手机,在“天天象棋”上与未见过面的棋友下几盘,互有输赢,挺有意思。
我,从小到老,热爱阅读,热心写作。
六十岁之前,时不时写点诗歌散文,曾经在《宁夏日报》、《固原日报》、《宁夏文艺》、《民族艺林》、《文盘山》、《老伴》、《原州》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稿多篇。
六十岁之后,才开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出版纪实文学《平民与稗史》三卷册,约九十万字,《四十前往事回顾》一夲,四十余万字。2020年八十二岁时,出版了散文集《漫笔琐话》一册,近五十万字。与田再茂先生合编大型历史剧本《奇冤忠魂》一册。还打算,假若能活到米寿,或者活到九十岁时,再岀一本散文《话说集》。
我不会操作电脑,不会打字,出版了近二百万字的作品,全是爬格子手写,吃力费劲,在所难免。
人们把我们称为“农民作家”,我当之无愧。因为,“农民”二字,是我的身份,“作家”二字,也有点门道。我已经是原州区,固原市,宁夏自治区三级作家协会的会员。。
作者简介
刘平,男,汉族,生于I939年7月,宁夏固原三里铺人,幼年读过私塾,少年放过羊,青年时期担任过大队会计,成年后担任乡医四十余年,职称为内科主治医师。
平时喜欢写作,先后在《宁夏日报》《宁夏文艺》《民族医林》《固原日报》《原州》《六盘山》《老伴》等报刊上发表过作品。
年逾花甲之后,开始文学创作,以纪实文学为主,先后出版《平民与亲友录》各一册。《平民与稗史录》三卷本。《平民与稗史》,《四十年前的往事回顾》,自编现代秦腔剧《高彩礼转零彩礼》。合著大型历史剧《奇冤忠魂》。散文集《漫笔琐话》。二十多年时间,全凭手写,费了好大的心力,吃了好多苦,共出版一百八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2O14年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曾获原州区文艺贡献奖。现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