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之间,那道银色的誓言
作者:傅维敏
9月22日,新华社、央视军事、人民海军等多家权威媒体同步发布,中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成功完成三型舰载机弹射起降试验,不是一种型号,是三种型号同时试验成功。这标志着,福建舰距离服役,实现战斗力仅一步之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海军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历史性突破。
此消息,似一道划破海天的闪电,猝不及防命定必然地,照亮了每一个关注着这片海、这个国家命运的人心。福建舰,那艘承载着无数期盼的钢铁巨舷,在浩瀚的洋面上,并非如众人所料想的那般“循序渐进”,而是以一种气贯长虹的豪迈,一次性将三型战鹰——歼-35的矫健,歼-15T的雄浑,空警-600的睿智——依次弹射苍穹,这不是一次技术的验证,那战机腾空的刹那,是一个民族向海图强战斗意志的直观迸发。
此时此刻,我们沉重的思绪不由得被牵回到那并不遥远的海域。曾几何时,黄海、渤海的波涛之下,掩埋了一段民族剜心的痛楚。那支也曾亚洲第一的水师,在甲午风云中折戟沉沙,留下了长达百年的“撞沉吉野”的悲怆绝响。从那时起,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蓝色梦想。这梦想,太重,太沉,压在几代人的心头。今天,福建舰甲板上那三道依次腾起的烟痕,正是在向那段沉痛的历史作出的回应,这不是追赶,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灵魂告慰。
告慰的背后,我们可曾想起那些站立着的无数沉默的脊梁,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在实验室里,在造船厂中,那些我们或许永远不知名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和水兵们。他们把青春融进每一块特种钢板里;把智慧编码进每一行控制程序里。那位被誉为“国士”的马伟明院士,他的团队二十年磨一剑,终将“中压直流”这一领先的技术路线,化为福建舰强劲而稳定的“心脏”,实现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乃至“技高一筹”的历史性飞跃。那电磁弹射器瞬间释放的磅礴能量,成为由无数个个体生命能量汇聚而成的洪流!
当歼-35隐身战机如暗夜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刺入云端,当歼-15T满载弹药展现出15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当空警-600如移动的“天眼”构建起方圆数百公里的指挥网络时,已不仅是一艘航母的战斗力,更像是支撑起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步伐,支撑起一个负责任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西太平洋乃至更广阔的印太地区海空平衡,正在形成一个由舰载机、驱逐舰(尤其是被誉为“洲际第一舰”的055型万吨大驱)与高超音速导弹共同编织的立体化网络化作战体系,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与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遥望窗外九洲大地,秋日的天空高远而明净,此刻在遥远的台湾海峡那劈波斩浪的福建号,舰艏正以激起的雪白浪花,书写成蓝色绸缎上的诗行;甲板上,一架架战鹰整齐列阵,蓄势待发;远处,更多的舰艇,组成一道移动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道守护十四亿人安宁与梦想的长城,在三型战机成功起降的瞬间,便是这道长城最醒目的城徽,它向世界昭示:东方巨龙,已然深谙驭海之道。
海天之间,那一道道银色的航迹,是划时代的笔画,是这个古老民族面向未来,写下的最铿锵、最自信的誓言。它无声,却震耳欲聋。
【作者简介】
傅维敏,沈阳军区特征入伍,先后任军师级演出队演员、政治指导员、政治部文化干事、营教导员、政治文化教员等职,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先后任大连市中山区文化馆馆长、区文化局副局长、区政府调研员,中山区第12届人民代表,省先进文化馆长,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50年》纪念章,现已退休。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文学作品擅长社会评论,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多次发表作品。一生致力于群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