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文学书斋《红楼梦》读后感文友作品系列
知识改变命运---从贾雨村命运转折看知识的重要性
文/陈冬冬 编辑/谦坤
读《红楼梦》的人,大家大概都会讨厌书中的一个人物——贾雨村吧!因为他善于巴结,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贪污受贿,最终在贾府走向没落的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是个典型的负面人物。
然而,若细读贾雨村的早期经历,则会发现他也有过寒窗苦读、志向高远的阶段。正是知识,使他从一个穷书生逐步走入仕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看一看穷书生贾雨村是如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
初识贾雨村,他只是寄居在破庙的穷书生,但就这样一穷书生,正借着月光读《春秋》。他在悄悄点亮了改变命运的光。
你或许觉得奇怪:一个穷到“住的庙宇都快塌了,每日靠卖字作文换粥钱”的人,凭什么能后来做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答案藏在他租住在葫芦庙的日子里。
那时的贾雨村,住的是“墙垣倒塌,门窗朽败”的破庙,吃的是“冷粥残羹”,冬天连炭火都生不起,只能“烤着冷炉过夜”。可你若问他最宝贝的东西是什么?不是破被褥,不是旧衣裳,是他随身带的几箱书——“满腹文章,胸藏锦绣”。
夏夜里,他摇着蒲扇在廊下读书,蚊子咬得腿上满是包;冬夜里,他把脚缩进装米的破布袋里御寒,手里还攥着毛笔,在纸上默写经史。有次他对月感怀,脱口而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连路过的甄士隐都惊叹:“此人不凡!”也正是因为甄老爷很欣赏贾雨村的才华,得知贾雨村无钱参加高考后,慷慨赠与巨款助他考试。
有人说,贾雨村的成功是“运气好”。可你仔细看他中举的路,哪一步不是用知识和汗水铺的?
他考科举时,文章写得“言语豪迈,胸襟开阔”,连主考官都拍案叫绝。贾雨村后来考上进士当官。但贾雨村品行不够好,没过多久因贪污被开除。后来又是凭借深厚的知识积累,应聘到高官林如海家当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虽然林黛玉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但贾雨村却把林黛玉教得很好。我们看贾府女孩子们做诗,就能看到林黛玉的诗做比其他人做得要好,连贾政也很欣赏黛玉的文采。那给贾雨村介绍个一官半职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你或许会问:“现在我们不用考科举了,读书还有什么用?”傻孩子,知识从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让你看清世界的“望远镜”,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就像贾雨村若没读过书,一辈子只能在葫芦庙里卖字;而你今天学的每一门功课,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攒“工具”——数学教会你逻辑,语文教会你表达,科学教会你探索,连体育都在锻炼你的韧性。这些,都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你跨越阶层的“梯子”。
现在我们坐在明亮的书房里,台灯下堆着课本和练习册,或许会觉得“学习好累”。可你想想贾雨村——他在漏雨的破庙里,借着月光读书;你在这儿,有暖气、有空调、有一摞摞崭新的书;他要走十里路去借书,你能轻轻一点就查到资料;他要攒三年钱买笔墨,你有一整个书架的文具。他用了二十年,从“葫芦庙穷儒”变成“知府大人”。所以呀,别抱怨作业多,别嫌背课文难。你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敲向命运的锤子;你脑袋里的每一点知识,都是照亮未来的星光。终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不偷懒的自己——就像贾雨村当年在葫芦庙里,一定也感谢过那个咬着牙读书的自己。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发悦享文学书斋文友的《红楼梦》读后感作品,敬请大家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