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一斛浊酒半斛尘(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春风止步流沙界,雪没霜天问故人。
半枕黄粱一枕梦,一斛浊酒半斛尘。
【注】
①流沙界:流沙,界指《西游记》中沙僧居住的八百里流沙河;界,边界;流沙界,即八百里流沙河边。
②半枕黄粱一枕梦:化用唐·沈既济《枕中记》黄粱一梦:青年卢生家境贫寒、功名未就而郁郁寡欢,途经邯郸(今河北邯郸),在一旅店偶遇吕洞宾,向其感叹“人生失意,壮志难酬”。吕洞宾取出一个青瓷枕,对卢生说:“你枕此枕头睡一觉,就能实现你想要的荣华富贵。”此时店主在煮“黄粱”(即小米),蒸汽氤氲,香气弥漫。卢生枕枕后立刻进入梦境:娶豪门千金,科举中第,官运亨通,一路升至宰相。平定叛乱,获皇帝赏赐,子孙显贵,一生尽享荣华富贵。卢生梦中“走完一生”后惊醒,发现自己仍坐在旅店的椅子上,吕洞宾就坐在身旁,而店主煮的“黄粱”还在锅里未熟。他恍惚间意识到,刚才几十年的富贵人生,不过是“一枕之梦”。
③2025年9月22日子夜,即书于浙江。
④寓言·司徒、僧尼与门房儿:
寓言·司徒、僧尼与门房儿
作者:薛志鹏
战国之时,诸侯兼并,烽烟累年。齐国虽暂息兵戈,然千里沃野多成丘墟,丁口锐减,齐宣王深以烦恼,丞相亦忧心忡忡。
小臣司徒善窥君意,工于心计,向丞相进谏曰:“丞相之忧,小臣感同身受。今百废待兴,民贫尚可劝农兴商,积少成多则民生自旺;唯民寡如无源之水,久则国空,此乃心腹之患也。”
丞相叹道:“劝农兴商,勤政即可,然民寡难治。若人丁不增,终有不战自败之危!”
司徒对曰:“可颁新法劝民多育。更可令僧众广结善缘筹资建亲子学堂,尼众饱读经史者为师;学堂由僧众自给自足、自担其责,既解育人之困,又助人口滋长。”
新规既出,忠谨僧尼纷纷响应,或捐财,或出力,或赁屋办学,渐成绵密教育之网。数载之间,亲子学堂遍布街巷,孩童乐学,家长安业,齐国复现欣欣生机。
司徒因功擢升亚卿,然其心未足,日夜觊觎上卿之位。
未几,大疫绵延三载,学堂闭馆日久,僧众耗尽蓄积,仍勉力支付尼众薪俸与诸般补贴,未尝稍缺。
趁此时机,亚卿复向丞相进谗:“今岁繁荣之下隐忧暗生——僧办学堂借育敛财,民怨渐起。若丞相整治约束,必显英明,垂范后世。大王亦是欢喜”
丞相闻听大悦:“亚卿真辅国栋梁!本丞相命你酌情处置,若能彰显王誉,吾即禀奏大王,擢你为上卿。”
亚卿遂明颁法令:“亲子学堂滥收学费,榨取民脂,自今严禁收费盈利。然国君爱民,学堂须按时支付尼众高薪,更需逐年加发九十九种奖金,违者依法治罪!”
令下,举国哗然。百姓不知学堂窘境,只道免了学费,一时欢欣鼓舞;僧众虽怨愤填膺,却畏于王法,更念孩童求知之双眼,只得默默坚守。
继而,亚卿又以“教育归国有”为名,强夺大半学堂,分文不偿;余者虽未明夺,却限其每月仅能收二百铜钱学费,谎称衙门另补五百铜钱。僧众寻衙门对质,衙门含糊其辞;往见上卿,府邸大门紧锁,无人理会,只有一趾高气扬的门房儿倚着大门抽烟。
走投无路的僧众,赶紧向门房儿哀求:“门房儿大人,某自筹百万铜钱建学堂,今亚卿限我月收二百铜钱,衙门补贴分文未见,却要强支尼众月俸二十万铜钱,如今债台高筑,学堂将倾,求大人垂怜!”
门房儿未作声,猛吸一口烟,慢吐烟圈,瞥了眼僧人身后的尼众,慢悠悠问道:“你们来此何为?”
尼众七嘴八舌:“这僧人是我等雇主,已欠薪十日,求大人做主!”
门房儿掷了烟蒂,皱眉冲僧人厉喝:“你为何欠尼众薪俸?”
僧人苦笑道:“大人,大疫三年无收入,某已耗尽家资,变卖车马房产,借遍亲友。今又禁收学费,何来银钱付薪?”
门房儿讪笑:“大疫是天事,与我何干?尼众薪俸是王法,你欠的债是常理,皆不可违。”
僧人哀求:“某愿将学堂交出,只求免了牢狱之苦!”
忽闻宫外侍卫高喝:“国君有旨,众百姓肃静听宣!”
门房儿不顾僧人,顿时伸长细脖子,竖了尖耳朵,斜眉吊眼地侧耳听着。
侍卫宣道:“亚卿爱民忧国,功盖古今,特加封上卿!”
门房儿听罢,喜得手舞足蹈,回头见僧人仍苦立当场,便收了笑意,冷声道:“听见了?亚卿已是上卿!”
僧人忙抹泪强笑:“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门房儿不屑:“你恭喜什么?贺喜什么?”
僧人语塞:“我……我……”
门房儿不耐烦打断:“僧人听着!学堂须交归国有,由不得你!尼众薪俸,上卿极是重视,你敢不付?欠债还钱更是法令!”
他顿了顿,鄙夷地扫过僧人,拖长了语调:“我看你,还是早做准备吧!”
僧人惊问:“准备什么?”
“准备去吃牢饭啊!”
门房儿冷笑:“可坐牢归坐牢,薪俸要还,欠债也要还!”
门房儿的话,恰似朔风席卷大地,一阵寒过一阵。那些年僧众兴学的热望、育人的赤诚,皆随这凛冽狂飙碎成齑粉。
寒天里,须发浸霜的僧人,与瑟瑟发抖的尼众,只得相扶着,在彻骨的寒飙中茫茫然地蹒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