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含辛《鹧鸪天·题丁玲》赏析
一、词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鹧鸪天·题丁玲》是当代作家李含辛创作的一首词作,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丁玲为描写对象。李含辛是当代文坛中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典范,其填词作品兼具古典韵律与现代情感,善于将传统词牌与当代叙事结合。这首词通过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丁玲的文学成就与人生经历。
二、词句解析与意象分析
"秋水为眸雪作喉":开篇即以秋水比喻丁玲清澈明亮的眼睛,以雪比喻她清亮高亢的嗓音,形象地勾勒出丁玲的外貌特征和气质。
"湘西剑气化吴钩":湘西是丁玲的故乡,"剑气"象征她刚毅的性格和文学锋芒,"吴钩"则暗指她犀利的文笔。这一句将地域特色与文学特质巧妙结合。
"双栖未减凌云志,一堕偏生傲世忧":概括了丁玲人生中的起伏。"双栖"可能指她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凌云志"表现她的远大抱负;"一堕"暗指她曾遭受的不公正批判,"傲世忧"则体现她即使身处逆境仍保持傲骨。
"文裂帛,笔惊鸥":用"裂帛"形容丁玲文章的气势磅礴,"惊鸥"则表现她笔触的敏锐和震撼力,生动展现其文学创作的冲击力。
"莎菲怒卷九重秋":莎菲是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主人公,代表五四后知识女性的苦闷与反抗。"九重秋"既指季节,也暗喻时代的压抑氛围。
"主席墨痕题壁处,半生孤旅半生讴":指毛泽东曾为丁玲题词《临江仙》的往事,"半生孤旅"概括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半生讴"则指她辉煌的文学成就。
三、艺术特色分析
词牌运用:鹧鸪天是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的词牌。李含辛严格遵守词牌格律,同时融入现代情感表达,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意象运用:词中"秋水"、"雪"、"剑气"、"吴钩"、"裂帛"、"惊鸥"、"莎菲"等一系列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艺术世界,既具象又抽象,既传统又现代。
语言风格: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既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又有现代散文的流畅,体现了李含辛"忠厚真诚人敬仰,主心骨,暖心房"的词风。
四、主题思想与历史意义
这首词通过丁玲的形象,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词中既表现了丁玲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她坎坷的人生经历,更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半生孤旅半生讴"一句,精炼地概括了丁玲以及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在时代洪流中漂泊,却始终以文学讴歌生命。
词作不仅是对丁玲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种回顾与反思,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附录
鹧鸪天·题丁玲
填词/李含辛
秋水为眸雪作喉,湘西剑气化吴钩。
双栖未减凌云志,一堕偏生傲世忧。
文裂帛,笔惊鸥,莎菲怒卷九重秋。
主席墨痕题壁处,半生孤旅半生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