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进古诗词中的渭河
作者/关加强
人们对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早已耳熟能详,对“泾渭分明”这句成语,小学生大都也知道其中的含意,唐代大诗人杜甫老先生的一首千古绝唱《兵车行》,还有唐代诗人李白、张继、宋代诗人苏辙、元代诗人王冕和明代诗人汪广洋等人有关渭水的诗篇,使渭水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渭水一举进入华夏大地名河的行列。于是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渭河边,或吟诗或作画,一睹渭河的风彩。仲夏时节,我嗅着渭水强大的人文气息来到咸阳,第一次走进了古诗词中的渭河,零距离观看了一番渭水,了确了一桩多年的夙愿:在渭水岸边,用心去倾听渭河的述说。
这天,古老的咸阳城,白天气温高达35度,我们常说七月流火,可这咸阳城刚进入六月就开始流火了。这已相当于我们北方的三伏天了。我在当地一位热心面司机的引导下,大汗淋漓的来到杜甫当年写下《兵车行》的地方——渭河一号桥即“咸阳桥”。来到大桥中央时,顿觉凉风习习,一阵阵渭河之风便扑面而来。只见浑黄的河水从远方的天际滚滚而来,虽说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宏大气势,但仍使我感受到了这条黄河最大支流的不凡风彩。唐代诗人张继在《华清宫》中说“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这种居高临下看渭河让人感叹渭水的源远流长。
当地人说,由于渭水有780多公里长,又流经黄土高原,过境时携带走大量的泥沙,使渭河“腐败”了,变黄了,并在潼关注入黄河,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泾河流过的地域不同,而能保持自身的气节,清清白白走自己的路。在两河交汇处,清浑两水仍然分得很清楚。听了老乡的一番介绍,我明白了为什么渭水是黄色的,而泾河为什么会是清的了。于是我也就对“泾渭分明”这句成语开始大彻大悟了。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不也是一样吗。而宋代的苏辙在《磻溪石》的中说:“吕公年已莫,择主渭河边”。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姜子牙在渭水边直钩钓鱼遇周文王的故事。![t0165728611a54c8d2e]()
站在横亘渭河两岸的咸阳大桥上,就犹如站在一条雨后的彩虹上,心也走进古诗词中的渭河。伴随着阵阵渭河之风,我的目光开始在渭水上定格。古老的咸阳桥早已不存在了,而新桥“一桥飞架南北”。眼望涛涛渭水,我的耳畔似乎隐约听到了一片哭泣声,这哭声是从何处传来的呢?我一时找不到出处。等平静下来后,才发现这哭喊声是从唐代诗人杜甫的《兵车行》中传出来的。我的思绪开始进入时间的隧道,眼前再见1000多年前黄沙滚滚的长安古道上:“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让人不忍视的场面。这悲惨的情景,越过1230多年的阻隔,仍使人揪心裂肺。古老的咸阳,古老的渭河啊,你是一位饱经苍桑的历史老人,阅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这也许就是我心驰神往渭河的主要原因吧。元代诗人王冕在《渭河道中》中说“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只怜乡国远,处处有胡笳。”让人感到古老渭河的苍凉与久远。![e8743b9cba1f46fc9919c4eba07c4e37]()
为寻找“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源头,我一路驱车来到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陈家滩的交汇处,看到了真正的“泾渭分明”。由于两河含沙量不同,而呈现出一清一浊的现像,看那清水与浊水同流一河却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感到什么是渭河的“腐败”与泾河的“廉洁”。于是人们就用渭河之水流入泾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而全长455.1公里的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唐代诗人李白在《君子有所思行》中说“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这是不是说唐代时的渭水是清澈的?站在混浊的渭水边我一脸盲然。![u=2670108111,2713196109&fm=173&app=25&f=JPEG]()
渭河两岸是当年第一野战军追歼“二马”匪帮与胡宗南匪军的主战场。在1949年5月,渭水边的咸阳阻击战中,我61军181师以一师对敌“二马”骑兵3师一旅,历时3天苦战,计毙伤敌师长韩有禄以下2000余人,俘敌29人,181师也伤亡200余人。胜利完成咸阳保卫战,涛涛渭水见证了这一历史。
在渭河二号桥附近,我走下渭河大堤,顺着千年的古河道逆流而上。在宽约600多米的古河床上,由于是在旱季,河面宽仅约百米左右,这与没到渭河之前闻听的渭水已成一条臭水沟的说法是大不一样的。放眼望去,宽阔的河滩上是一片黄色。人走在上面感到十分的闷热,不远处有当地人在烈日下打油菜籽。在交谈中得知,他们使用的家什与我们北方人打场时用的工具一样,都叫莲筋,与老乡谈话由于有了切入点,于是我们说的很投缘。明代诗人汪广洋在《宝鸡县》一诗中说“渭河霜满水如苔,一县人家半草莱。唯有秋风酸枣木,淡烟深锁斗鸡台”。透过这首诗,当年渭河边人的生活场景便浮现在眼前,也让人感到诗中的意境。![t018f0a4199dc3fe1a8]()
来到浑黄的渭水边时,火炉样的太阳就在头顶站着,河滩上没有风,让人感到什么是闷热。由于岸边全是细沙,被水冲得齐刷刷的,连个立足点都难以找到,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摸到渭河水了。掬起一捧混浊的河水,我顿时感到一阵清凉袭来。多次在梦中与诗词中谋面的渭水,终于走到你的身边,与你面对面的用心对话了,心中也变得轻松起来。这处渭水边有一片被栅栏围起来的地段,一打听原来是考古学家在考古,民工们在开挖渭河古渡口,一些古老的设施已露出端倪。由古渡口开始推算,1000多年前的渭河河宽丰水时大概有500米左右。可以想象出当年的水势是多么浩大。面对这变窄变瘦的渭水,姜太公如果还想来钓鱼,也会大喊遗憾的。从图片上看,当年一野将士涉过的渭水也比这要宽。
诗人贾岛在《忆江上吴处士》中说:“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诗人贾岛思故人梦难圆,而我与渭河的约定,已在这个夏天成为现实。我终于走进古诗词中的渭河边,已梦圆于渭水之浜。![adc7cba05cad43a8a081c862a55f23ef_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