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南 尕 海 湖 颂
池国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甘南草原深处便藏着这样一颗翡翠——尕海湖。它静卧于青藏高原东缘,隶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海拔高达三千四百余米,湖面广阔时逾千顷,是高原上一面永不蒙尘的宝镜。
此地山势奇崛,水色澄明,四季分明而气候凛冽。夏季短促如牧羊人的呼哨,冬日漫长似格桑花的等待。当地牧民笑言:“尕海湖的风,春天剪羊毛,冬天刻石头。”这湖得名自藏语“尕海”,意为“牦牛泪湖”。古老传说里,有神牦牛为守护草原与恶灵搏斗,洒落的泪珠汇成此湖。其形如初升新月,又似藏族女子腰间的银钩,湖心深处有泉眼暗涌,千年不竭。
地质学者言其形成于远古冰期,冰川消融蚀刻洼地,汇聚雪水而成。史载元代已有游牧部落环湖而居,清代更成为茶马古道上的明珠。每逢雪融,湖畔便浮现星罗棋布的草甸孤岛,藏人称作“措尔宁”——湖中仙境。最奇是雨后双虹横跨湖面时,水天之间竟会出现“三湖叠影”的幻境,好似佛祖拈花时示现的须弥山。
环湖居住的藏族同胞逐水草而居,黑帐篷如莲花开落。他们尊湖为“圣措”,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举行煨桑祭湖仪式,桑烟起时,经幡如云。牧羊姑娘的“拉伊”民歌随风飘荡:“尕海里的水啊/是天上的银簪/草原上的花啊/是仙女掉的胭脂盒。”若得藏家款待,必尝糌粑蘸盐、手抓羊肉,饮醇酽的酥油茶,听老人用安多方言讲述格萨尔王饮马尕海的传说。
四季轮回间,尕海湖变幻着惊世容颜。春醒时,冰裂声如法号长鸣,金露梅破雪而出,候鸟群如经卷散页自南方归来;夏至则绿浪接天,斑头雁、黑颈鹤在蓼花丛中筑巢,湟鱼群游成水下哈达;秋深时湖面映照雪山,蓑羽鹤南迁如流动的玛尼堆,牧人收割牧草的“嚓嚓”声应和着水波韵律;隆冬万物寂寥,湖面凝玉,唯有狐狸的足迹在雪地上写下般若密语。
历代文人墨客至此无不倾倒。清代诗人王世镠留下“雪岭倒擎天河底,星斗尽落琉璃瓶”的赞叹,当代藏学家更称其为“青藏高原的生态明珠”。最令人动容者,是当地牧民与现代科考者的智慧交融:他们用传统“轮牧休草”之法守护湿地,以太阳能设备监测生态,让千年古湖与新时代共生共荣。
我立于经幡阵下,但见云影掠过湖心如诵经声拂过玛尼堆。忽觉这湖原是大地睁开的慧眼,倒映着千年时光却清澈如初。纵使科技昌明,尕海湖仍守护着某种亘古的奥秘——那是在候鸟羽翼间传递的古老歌谣,是水波与山风对话的宇宙禅机。
天静沙·尕海
神牛泪化晶泊,
雪峰云影相托,
鹤阵鱼书互答。
经幡唱和,
天地人共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