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分 吟
作者/文君
乙巳秋分爽气高,
神州福地尽丰饶。
金风秀野民仓满,
玉露凝枝万果娇。
雁阵横空辞北塞,
稻浪翻陇接南朝。
人间此际添清兴,
把酒临风乐岁谣。
乙巳年秋分日,写于海南海口市。
《秋分吟》深度赏析:一曲秋实与欢歌的交响
文君这首《七律·秋分吟》以乙巳年秋分时节的海南海口为背景,笔力雄健又不失细腻,将秋分的自然之美、神州的丰收之盛与人间的喜乐之情熔于一炉,堪称一首意境开阔、气象万千的秋日赞歌。
一、首联破题:起笔见秋气,开篇展盛景。
“乙巳秋分爽气高,神州福地尽丰饶”两句,以“爽气高”直接点出秋分时节的核心气候特征——秋高气爽,开篇便奠定清朗开阔的基调。“乙巳”点明时间,“神州福地”将地域从海口拓展至整个华夏,“尽丰饶”则以全景式视角,总起全诗的“丰收”主题,为下文的具体描摹埋下伏笔。起笔不局限于眼前小景,而是以“神州”破题,格局瞬间打开。
二、颔联绘秋实:声色并茂,动静相衬。
颔联“金风秀野民仓满,玉露凝枝万果娇”是全诗的“画眼”,聚焦秋分的“丰”与“美”,对仗工整且意象鲜活:
1,视觉与触觉交织:“金风”以色彩状秋风,既显秋阳下的明丽,又暗含“秋风送爽”的触感;“玉露”以“玉”喻露水,既写其晶莹剔透之形,又衬出秋晨的清润。
2,虚实结合写丰收:“秀野”是实景,描绘田野里作物成熟的繁茂之态;“民仓满”是虚写(由眼前丰收推及民生),将自然之丰与人间之实紧密相连。“万果娇”则以拟人化的“娇”字,赋予果实鲜活的生命力——枝头凝露的果实,仿佛带着水润的娇羞,生动又可爱。
3,两句一写田野、一写枝头,一写“民仓”的厚重、一写“万果”的灵动,动静相衬间,把秋分的“丰饶”具象成可感的画面。
三、颈联拓秋境:空间纵贯,意境高远。
颈联“雁阵横空辞北塞,稻浪翻陇接南朝”进一步拓展诗的空间与意境,同样以工整对仗勾勒壮阔秋景:
1,时间与空间的跨越:“雁阵横空”是秋分典型的物候特征,“辞北塞”写候鸟南飞,暗含季节更替的动态;“稻浪翻陇”是南方(海南地处南方,“南朝”此处泛指南方地域)的丰收实景,“接南朝”则将稻浪的绵延之势写得无边无际,仿佛从眼前的田垄一直铺向远方。
2,刚柔并济的画面:“雁阵横空”是“天景”,线条疏朗开阔,带几分苍劲;“稻浪翻陇”是“地景”,波纹起伏绵密,含几分柔美。一“辞”一“接”,一“北”一“南”,既呼应了秋分“南北气候分界”的特点,又以“雁阵”的“动”与“稻浪”的“涌”,让全诗的画面从静态的“果实”转向动态的“天地”,意境更显雄浑。
四、尾联抒秋情:由景入情,乐在其中。
“人间此际添清兴,把酒临风乐岁谣”两句,收束全诗,从写景转向抒情:
1,“清兴”承上启下:既呼应首联“爽气高”的清朗秋气,也因眼前的丰收盛景而生“清雅之兴”,自然过渡到人的情感。
2, “乐岁谣”点出主旨:“把酒临风”是文人雅态,却融入了“乐岁”的民生之喜——不是孤高的闲愁,而是因“民仓满”“稻浪丰”而生的、与百姓同庆的欢悦。“乐岁谣”三字,将个人的“清兴”升华为对丰年的赞颂,让全诗的情感从“赏秋”落脚到“乐秋”,温暖而有力量。
五、整体章法:格律严谨,情景交融。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起承转合”的章法,平仄协调、对仗精工(颔联“金风-玉露”“秀野-凝枝”“民仓满-万果娇”,颈联“雁阵-稻浪”“横空-翻陇”“辞北塞-接南朝”,词性相对、意境相谐)。同时,以“爽气”起,以“乐岁”收,从自然之秋到人间之乐,景与情层层递进,既展现了秋分的物候与丰收之美,更传递出对神州大地、对太平岁月的热爱与赞颂,堪称一首“景真、情切、格高”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