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秋天,是从妈妈和妹妹家院子的柚子树开始算的。当她们家柚子挂满树,可以随手摘下品尝时,那就意味着秋天真的来了,不是忽然一夜成熟,是某个清晨,发现柚子外层的裂开了,里面的瓜瓤急于证明它成熟了,可以品尝了。风过来,它们微微点头,不像年轻时那样,恨不得舞给全世界看。
这才是我要的秋天。它硕果累累,它不单是体感上的凉爽,更是一种心境的清旷。放下了夏日蝉鸣般的焦灼,天空变得很高,很远,像一块被仔细擦拭过的蓝宝石。你可以深深地看进去,看到时光的深处去。
是的,落叶是会让人伤感。但若你蹲下身,捡起一片,指腹能清晰地摸到它的脉络,如同触摸自己手背上渐显的纹路。那不再是光滑的、充满未知的慌张,而是每一道纹里,都藏着一段故事,一场风雨,一次日升月落。这哪里是凋零?这分明是生命交付给大地的、沉甸甸的答卷。
年轻时读欧阳修的《秋声赋》,只觉得萧瑟苍凉。如今再读,却品出另一番滋味。他写“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后面紧跟着的,是“其容清明,天高日晶”。这不正像我们的人生吗?走过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忙碌与纷繁,卸下了许多责任与牵绊,终于迎来了灵魂的“天高日晶”。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喝一杯温热的茶,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光线的影子在墙上缓慢地移动。
这种自由,是秋天,也是五十岁以后,生活给予我们最慷慨的礼物。
所以,对于往后的余生,我并无畏惧,反倒生出许多温柔的期待。
往后,愿我如秋。不再与百花争春,而是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安静地吐露幽香。不必浓烈,清淡、持久便好。
往后,愿我如秋。学会做减法,像树木褪去华叶,留下最坚实的枝干,清晰地指向天空。减去不必要的社交,减去取悦他人的心思,只留下让灵魂舒适的、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往后,愿我如秋。内核是温暖的。脚下踩着厚实的落叶,那是岁月积攒的养分;心中怀着对冬天的敬畏,但也深信,炉火与书籍能带来另一种丰盈。
人生的秋天,不是尾声,而是另一种开始。是沸腾后的清澈,忙碌后的安宁。往后的路,不必再行色匆匆,可以走走停停,欣赏这被前半生忽略的、最本真的风景。
你看,夕阳染透层林,那般静美,胜过一切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