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没有钥匙,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所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是没有的。
五岁
小时候的我们,是不喜欢钥匙的,那劳什子坠在脖子上,是个累赘,让我们不自在。钥匙自然在父母身上,我们只是跟着进出家门就行。我们知道,即使一个人在外面疯玩,回家时候门也总是开着的,饭菜的甜香总是在等待着我们。在农村,带着钥匙干农活不方便,出门时候钥匙就随便压在门口一块石头下面、随便塞在一个墙窟窿里,一家人都知道在哪。
七岁
上学了,钥匙像书包一样成了我们的标配,无论是否情愿,我们都得习惯一个人拿钥匙回家开门,都得习惯一个人的午饭。下午放学路上,胸前悬挂的钥匙和我们的心一样在蹦跳,家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们飞奔。钥匙就是家。
班里几十个孩子脖子上只有一把钥匙--家的钥匙,只有海军有两把,他还有一把教室门的钥匙。在一片艳羡的目光里,热心、大方的海军被老师委以重任,负责早晨开门、下午锁门。海军每天去学校最早,校门口一开,他就跑到教室门口开门,等同学们来上学;同学们都放学走了,他才锁好门回家。天天如此,海军却总是很自豪。钥匙就是荣耀。
十八岁
到了负笈游学的时候了,钥匙要放在家里了,我们的心也留在了家里。
终于遇到了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异性同学,我们尝试着去敲开对方的心扉,而唯一的钥匙,就是积极进步、好学上进、一致的理想追求和互相关心中的共同进步。钥匙,是心与心联通的桥梁。
二十二岁
开始步入社会,我们有了自己办公室的钥匙,可能还不止一把,它们沉甸甸地压在裤兜里,时刻提醒需要完成的任务还很多很多。我们风风火火地疾走,钥匙就轻轻敲打我们的身体,那是鞭策。
每一把钥匙,都是一份责任。
三十岁
我们身上的钥匙更多了,单位的、自己家的、父母家的……正是爬坡过坎的时候,钥匙就像是役马脖子上的铃铛,每响一下,我们就得吃力地迈一步。钥匙与我们的努力成正比。
我们不再毛手毛脚,学会了沉稳和踏实,能够与社会沟通、能够与不同的人交往,我们知道,担当尽责、公平正义、善良正直是推开社会之门、打开设防心门的钥匙。
六十岁
终于,我们的钥匙减少了很多,也许就只有一把家门的钥匙。虽然钥匙不再沉甸甸的,但我们的腰身已经不再像白杨树般的挺拔。很多钥匙,都已经交给了子女,他们应该能够更好的使用那些钥匙。
钥匙,也是接力棒。
八十岁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钥匙了,哪怕仅有的家门钥匙也留在了家里,因为医院里是不需要钥匙的。看着眼前匆匆忙忙的儿女,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催促他们快去单位上班、提醒他们回家去看看他们的子女,叮嘱他们离开的时候别忘了带好钥匙。
钥匙,是父母永远的牵挂。
离去
终于要离去了,没有钥匙的陪伴,似乎是那么的轻松。
没有钥匙,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状态。
2018年12月30日
作者简介:周光天,山东济南人,公职律师,敬业乐文,作品散见于《大众日报》《当代教育》《齐鲁文学》《都市头条》等报刊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