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酿秋凉,慢煮时光
宜飞
这个秋天,裹着一场接一场的雨。雨丝斜织,把阶前的落叶浸成了深褐,连风掠过窗棂时,都带着被雨润过的柔软与清冽。
当雨势放缓,不紧不慢地落着时,连带着日子也跟着慢了下来。 无需出门的时刻,你总爱蜷在窗边的摇椅上,裹着柔软的毯子,翻一本搁置许久的书。指尖在书页间缓缓滑动,那些文字仿佛也被窗外的雨水浸润过,字里行间都洇着淡淡的秋意。
有时,你只静静地坐着,看雨点落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蜿蜒的痕。思绪在这一刻停驻,你不再追着未尽的事跑,也不再惦记没来得及回复的消息。只望着水痕渐渐变浅、消失,又有新的雨滴落下,画出新的痕,痕再次变浅,再次消逝......仿佛有人在玻璃上写着短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偶尔抬眼,恰巧瞥见楼下的梧桐叶被雨洗得发亮,黄的、绿的叠在一块儿,连飘落的姿态都比往日慢了半拍。这时的你,总感觉时间好像被玻璃上的水痕拌住了脚步,走得轻缓了。
一场接一场的雨像给秋天按了慢放键,没让它急着奔向萧瑟,反倒在这份湿凉里,酿出些温吞的诗意。
你说,你喜欢这样的雨天,因为一切都变得缓慢。不必赶在日头变烈前出门,也不用急着去完成那些琐碎又急切的事,只任由这雨把日子泡得松松软软,所有的节奏都跟着慢下来,再慢下来,就连厨房里的砂锅也了慢下来。锅里的银耳莲子羹还在“咕嘟”着轻响,冰糖融化的甜蜜早已混着潮湿的秋意漫过来,你慢悠悠地说:“再等上小半个时辰,就能熬出一碗粘稠稠的粥了。”
话音刚落,一边的手机轻轻震了震,不是催办的消息,而是朋友发来的照片——她那边的院子里,桂花枝被雨压得弯弯的,一簇簇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配文只三个字:“闻,香不?”
你笑着回了句:“等我这碗甜羹好了,就跟你隔空举杯!”
不知何时,窗外的雨小了一些。梧桐叶上的水珠,正顺着清晰的叶脉缓缓滑落,“啪嗒、啪嗒”砸在楼下的青石板上,声响清亮又干脆。
你盛出一碗甜羹,轻放窗台,缓缓搅动间,热气裹着甜香袅袅升腾。抿一口,软糯的银耳滑过舌尖,莲子的清甘在味蕾上徐徐散开,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原来,这湿漉漉的秋凉并非冷寂的注脚,它早已融入咕嘟冒泡的甜羹中,浸在了清甜的桂花香里,就连雨滴敲窗的声响也成了秋日里最温柔的点缀。
抬眼望向窗外,雨丝依旧悠悠落着,远处的楼宇、树木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窗台上的甜羹渐渐凉至适口,你再次捧起碗细细品味,每一口都是对生活小确幸的珍视。
此时,手机轻轻震动,朋友的消息跃然屏上:“我这桂花香里,就差你这碗甜羹啦。”
你嘴角微微上扬,回她:“此刻,我们都在各自的雨天里,品味着独属于自己的甜蜜。”
雨仍淅淅沥沥落着,每一滴都似大自然挥洒的诗行。你静坐窗前,全然沉浸在这份静谧与美好里。你清楚的知道,这样的时光里,与一场雨、一碗甜羹、一树桂香,与这世间万物温情相拥,便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原来这慢节奏的秋雨天,从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仪式。只需等雨势渐缓,等时光伴着香甜与雨声缓缓流淌,等雨滴在玻璃上写下没有结尾的诗行……这些细碎的瞬间,早已把日子填得满满当当的了。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该是入秋之后了吧,笔下的文字总不自觉地染了一抹清愁。你其实清楚,到了这个时节、这个年岁,终于能沉到生活的底部,触到它最本真的质地,心里才不由自主地生出一股散不去的情愫。这情愫从不是消极的哀叹,更多是对生活细腻感知后的自然流露:有对过往岁月的轻念,对当下日子的体悟,也有对未来时光的期许。
你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那些曾被忽略的小细节,如今都变得格外清晰。一片飘落的叶,一朵雨中的花,一声远方的问候……都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是的,生活从不会只装满欢乐与阳光,偶尔的清愁也是它的一部分。如同秋雨中的一抹淡墨,为生活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深沉与韵味。而你会一直守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敏感,珍惜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雨仍在下着,一颗心也在这清愁与温暖的交织中渐渐沉静下来。或许今晚,或许明天,秋天的这场雨便会停歇,但那些被雨水拉长的时光,那些漫过舌尖的暖意,还有朋友隔空的问候,早已悄悄酿成了藏在岁月里的糖。
……等雨停风住,梧桐叶铺满小径时,再想起这个被雨泡软的午后,你的唇角定会泛起一抹会心的笑。
作者简介:马宜飞,笔名宜飞,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罗庄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自由配音师,曾任《新民晚报·江南都市刊》特约专栏写作者。擅于散文、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于《临沂日报》《沂蒙生活报》《齐鲁晚报》《青年文学家》《丑小鸭文学》《诗潮》《三角洲》杂志报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