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二之朋友宾主(下)
【原文】府尹重徐生之德,下榻为欢;延陵遇子产之贤,缟纻相赠。
【注释】扫榻以待: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后汉书》:“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榻,床。
缟纻:同“缟带”。隋孙万寿《答杨世子》:“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左传》:吴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后指友人间馈赠物品。
【译文】陈蕃敬重徐稚,专为他设一榻以礼待之;季札和子产是两贤士,缟带纻衣互相投赠。
【原文】仲尼老子,可谓通家;管子叔牙,可称知己。
【注释】通家:世代交好之家,指两代以上彼此交谊深厚,如同一家。
知己:互相理解,互相认同,互相支持,矢志不移,终身好友。
【译文】汉朝孔融少时,谒见李膺说,我是李府君通家,李膺问其缘由,融说:“先祖孔子,与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这便是孔家同李家,可称累世通家了。齐国鲍叔牙和管仲交好,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管鲍可以称得上是知己的朋友。
【原文】伯桃并粮于共事,甘殒流离;子舆裹饭于同侪,不忘贫贱。
【注释】《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duo2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
裹饭: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语出《庄子》:“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
【译文】春秋时,羊角哀和左伯桃同到楚国去,道中遇上大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左伯桃把仅有的粮食留给羊角哀,自入空柳树中而死,这是左伯桃甘心在迁徙流离中殒命;子舆与子桑为友,连阴雨十日,知子桑无以为炊,便包裹饭食亲自送去,这是不忘朋友的贫困处境。
【原文】钤锤道义,向嵇偶锻于柳中;游戏文章,元白衔杯于花下。
【注释】向嵇:向秀和嵇康。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与嵇康、阮籍、山涛、王戎、阮咸、刘伶并称为“竹林七贤”。 嵇康,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译文】钤束是道,锤炼是义,如同嵇康和向秀两人,身披皎洁的月光,在枝繁叶茂的柳树下,相对打铁,磨炼性情;游戏文章,即兴作诗,元稹和白居易为友,举杯对酌于花下,写出:“花时同醉破春愁,聊把花枝当酒筹”的诗句。
【原文】程普见容于周瑜,若饮醇醪自醉;周举得亲于黄宪,不披绵纩犹温。
【注释】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饮醇自醉: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醇:浓厚的美酒。《三国志》: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经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瑜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举:字宣光。东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周防之子。防在《儒林传》,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黄宪,东汉慎阳人,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而宪以学行见重于时。年方十四,颍川荀叔遇之于逆旅,与语移日不能去,以之为师表,称之为颜子;同郡戴良才高倨傲,及见宪归,茫然若有失,自愧不及;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郭太谓其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纩音旷。
【译文】程普以年长,时常辱慢周瑜,而周瑜却大肚能容,不与他计较,日后程普便敬服了,说与周瑜交往,如饮多年的陈酒,不知不觉便沉醉了;周举和黄宪都是汉朝人,是最相亲近的朋友,周举说:“我看见黄宪,即使风雪之中不穿丝绵绨袍,也有一种暖意”。
【原文】贵贱不忘,素犬丹鸡定约;死生与共,乌牛白马盟心。
【注释】素犬丹鸡:即丹鸡白犬,古俗用丹鸡白犬作盟誓和祭祀的祭品。后以“丹鸡白犬”喻盟誓。丹鸡:古俗盟誓和祭祀所用的赤毛雄鸡,借指誓约。白犬:白狗。
白马乌牛:古时候祭祀时的祭品。这都跟古人设祭盟誓的习俗有关。白马、乌牛在古人眼里是很受尊崇的,用它们来祭天地,以示结盟设誓的神圣与庄重。
【译文】贵贱永不忘记,这是越人杀丹鸡白犬定下的誓言;一同生死,这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杀乌牛白马定下的誓言。
【原文】面前便失人,刘巴不与张飞语;事后方思友,周顗yi3还廑qin2(勤,多次)王导悲。
【注释】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投曹操,奉曹操的命令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不想三郡为刘备所得。走交趾,入西蜀,投刘璋,及刘备败璋,为备所用,官至尚书令。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周顗:字伯仁,东晋人,元帝时为尚左书仆射,与丞相王导交厚。王导堂兄大将军王敦在武昌叛乱,王导受牵连,王托周他为自己辩白。周未答,王生怨。周入宫后为王开脱,王重获信任。然周未表功,王不知情。后王敦叛军俘周顗,欲杀之,以目光征询王导。而导垂目不语。敦遂杀顗。王导入宫后见到周顗给元帝的上表,方知当时自己及族人性命,皆拜周顗所赐,乃深悔之。《晋书》:“(王导)泣之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廑音勤。
【译文】三国蜀汉人刘巴认为张飞只是一个当兵的,所以不和张飞说话,这是刘巴当面失去了结识英雄人物的机会;晋朝时候,王敦造反,王导受到连累,去找周顗搭救,周顗口头上没有答应,只在暗中上表奏明王导是无罪的。王导因而得救,然而王导不知,心恨周顗。后来,周顗因事遭难,王导便视而不救,周顗被杀之后,王导整理中书省的文件,看到周顗救自己的表章,才知当年拯救自己免遭杀身之祸的恰是周顗,王导暗中流泪,觉得实在对不起朋友,这是王导万分悲痛的原因。
【原文】吕安动遐思,千里命寻嵇之驾;子猷怀雅兴,三更泛访戴之舟。
【注释】相思命驾:“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为人磊落潇洒,有一挚友,名叫吕安。嵇康避隐山林,吕安久不见嵇康,十分思念,便不远千里驾车去寻他,后人遂用“相思命驾”称颂朋友间的思念寻访以及深情厚谊。
三更泛舟:王子猷,字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人。王羲之的第五子。一天,王子猷朗声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小船走了一整夜才到嵊州,不知是辛苦了一整夜的缘故,王子猷到了戴家门前,天已大亮,他的兴致却没有了,于是就掉头回家。王子猷的如此行径,人们自然会很不解的。王子猷乃真性情中人。
【译文】晋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风亮节,每动思念之情,即使关山迢递,道路阻隔,也要命车驾去千里之外寻访;晋王子猷三更雪夜忽来雅兴,便驾小船远道去访戴安道。
【原文】尹敏、班彪,岂曰面友;山涛、阮籍,是谓神交。
【注释】面友:貌合神离的朋友。《法言·学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心谓以真心相交。朋,同师为朋;友,同志为友。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因慕名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对方当朋友。
【译文】尹敏和班彪,常常论而忘食,从白天谈到夜晚,半夜谈到黎明,怎能说他们不是真诚相交的朋友呢;山涛和阮籍一样高才远识,虽初不相识,一旦相遇,便成为推心置腹的道义之交。
【原文】孔融座中常满,必然有礼招徕;毛仲堂上全无,定是乏才感召。
【注释】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融为北海太守,后居家,爱才乐士,叹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唐书》载:毛仲谓玄宗曰:臣未有佳客。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宋璟也。明日,令宰臣悉诣毛宅。璟日中方至,饮不尽巵,乃称腹痛而去。
【译文】孔融家常常高朋满座,是因为他有以礼相待、以诗相交招徕客人的本领;毛仲门可罗雀,无人来访,是因他少乏才具,没有感召他人的本领。
【原文】式饮式食,敢曰无鱼;必敬必恭,何尝叱狗。
【注释】《战国策》:“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遂以“食无鱼”为待客不丰或不受重视﹑生活贫苦的典故。
《礼记》载: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又:礼不妄悦人,不辞费。义为有尊客到来,主人叱骂于狗,颇有发泄心里不满之感,容易让客人误会自己不受欢迎。夜晚了,火把烧完就弄走,不堆积把柄;避免让客人觉得颇晚、以及主人的烦腻感。跋:火把燃烧后的把柄也。先秦时期,还没有蜡烛,夜晚点火把照明。
【译文】如果孟尝君恭恭敬敬地用美味佳肴来款待客人,他的门客冯煖还会弹剑而歌“食无鱼”吗?古礼有“尊客之前不叱狗”的规矩,如果主人对客人必恭必敬,还会在客人面前喝叱自家的看门狗吗?
【原文】韩魏公堂前有士,风流态度,得赠女奴;李文定门下何人,新巧诗联,乃逢天子。
【注释】《青琐诗话》记载说:韩琦镇守河北真定时,帅府上有个门客叫彭知方,是个风流才子。彭知方年纪轻轻,有些沾花惹草的爱好,晚上常常翻墙而出,穿行于烟花柳巷,彻夜不归。门吏向韩琦报告了这件事,韩琦没有追究,而是赋了一首《种竹诗》送他,诗中有句:“殷勤洗濯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进行善意规劝。彭知方读后,非常愧疚,和了两句诗送韩琦说:“主人若也怜高节,莫为狂枝赠斧斤”。韩琦觉得他确有悔过之心,浪子回头金不换,可堪造就,索性花一百两银子,安排部下按照合法手续,买了一位漂亮的婢女送给彭知方,照顾他的起居,让他安心读书,在士大夫间传为美谈。
王奇:字汉谋,号春山。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特科进士。年青时为县衙掾史,县令于屏风《画雁图》上题有:“只只衔芦背晓霜,昼随鸳鹭立寒塘”诗句,王奇就中续上二句:“晚来渔棹惊飞去,书破遥天字一行。”县令叹为奇才,劝他再接再厉学习。后游学京师,住文靖公李沆客舍。李沆去世时,宋真宗赵恒亲往祭奠,见李沆画屏上有《秋兴》诗:“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荷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经询知为王奇所作,当即召见,特加赞许,准其参加殿试。王奇入试考取进士后赋诗云:“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在朝任职,官至殿中侍御史。
【译文】宋朝宰相韩琦有个门客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一日却翻墙出外宿娼,韩魏公知道后,作《种竹诗》警告士人说:“殷勤洗濯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客见诗怕受惩罚,也作一诗向韩魏公求情,诗中有云:“主人若也怜高节,莫为狂枝赠斧斤。”韩魏公见诗爱惜此人的才华,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赠送他一个婢女;李文定的门下一人叫王奇,他把新巧的诗句贴在李文定的屏风上,文定死后,皇帝来吊唁,见屏风上诗云:“雁声不到歌台上,秋色偏欺客路中”。龙颜大悦,马上召见,允许前去参加殿试,这是很难得的两次机遇。
【原文】熊飞清渭逢何暮,无任凄怆;客有可人期不来,岂胜慨叹!
【注释】赵概,字叔平。在官如不能言,然阴以利物者为多,时议比之刘宽、娄师德。赵叔平初客涟水军,郡守召置门下。不数年,叔平以馆职守涟水,后守名其所居为豹隐堂。石曼卿有诗云:“熊飞清渭逢何暮?龙卧南阳去不还。年少客游今郡守,蔚然疑在立谈间”。
宋代诗人陈师道有《绝句》诗曰:“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译文】石曼儿卿的诗句“熊飞清渭逢何暮”,有着无尽的凄怆;陈师道的诗“客有可人期不来”,令人不胜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