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吟
文/张海霞
人生相遇,何其玄妙。我与东丽姐之遇,便是那万般机缘凑泊而成的一桩美事。如今细想,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看似偶然,实则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正如古人所言:“缘起性空,唯心所现。”我们的相识,亦不过是一场因心而起的缘。初识时竟有相见恨晚之叹,似乎前生已曾暗通款曲,今生不过重逢罢了。那一刻的熟悉感,如春风拂面,如旧雨重逢,恍若隔世,却又真切如昨。
东丽姐网名曰“婉约”,婉约二字,自古便是词家一脉,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然而我却更愿意叫她“东丽姐”,这三字出口,便觉亲切温暖,仿佛邻家阿姊,可亲可近。每一声呼唤,皆是从心底涌出的温情,不矫饰,不虚伪,唯余真挚。
她的声音实在是好听,不是那莺啼燕啭之脆,亦非金玉相击之清,乃是一种温润如玉的声线,念起文来,不急不躁,恰到好处地托住每一个字,又轻轻放下。那声音似山间清泉,缓缓流淌,不激不厉,却自有沁人心脾的力量。我每成一篇文字,必先请她诵读。她亦从不推辞,总是以最细腻的心思去理解文意,以最贴切的语气去表达情感。今夜她又发来两个版本,语速略有不同,细心问我偏好。我道感谢,她只温言:“咱们姐妹不说谢,哪里不合适再改。”她总担心自己的诵读与配乐衬不上我的文字,其实不然,经她开口,我那平淡文章便如被点化,蓦然有了魂魄。她的声音,不只是声音,而是一种再创造,是一种赋予文字生命的艺术。
她读我写的《醉在三山溪谷间》时,我便知道遇上了知音。那篇文章本是我游历山溪之后的随笔,信手写来,未求工巧。然而寻常字句自她口中流出,竟有了山水清音,情意跌宕。她读时似也沉醉其间,语调随着文意起伏,时而轻快如溪水奔流,时而舒缓如山岚弥漫。我一遍遍听着,越听越感动,仿佛随其声重游旧地,而景更美,情更浓。她说读着我的文字也特别感动,说我写得太好,却不知是她的声音令文字生辉。我们这般互相欣赏,她赞我文笔流畅、感恩重情,我敬她用心用情、精益求精,这岂非世间最难得的知音之情?古人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真正的相知,原不在乎时日长短,而在心灵的契合。
后来我申请京东大鼓非遗项目,烦请她录制音频资料,她亦是欣然应允,不厌其烦地反复诵读,字字斟酌,配乐也一再挑选。那几日,她常常熬夜试读,一段文字反复推敲语气、停顿、情感表达,甚至背景音乐的音量高低、起伏节奏,都力求与内容完美融合。我心中感激,却知一句“谢谢”未免太轻。今番申请成功,岂无东丽姐一份功劳?她的付出,不仅是技术的支持,更是情感的投入。若非她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资料又岂能如此生动饱满?
我们之间的情谊,殊为难得。不是酒肉之交,不是利益往来,而是灵魂与灵魂的照应,是心灵深处的相知相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多少人奔波于名利场中,交际虽广,知心者寥寥。而我们却能以文相识,以声相知,何其珍贵。东丽姐为人,温柔而不软弱,体贴而不谄媚,善良而有分寸,优雅而不做作。这些品质汇聚一处,便成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我们性情又极是相投,皆是不善虚与委蛇之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行事但求尽善尽美,不肯苟且敷衍。这种性格上的共鸣,使我们之间的交流格外轻松自然,无需掩饰,无需解释。
今人相交,多由各种媒介牵线,而我们之相识相知,却超乎形式之上。不需日日相见,不必多言,她便懂我文字中的起伏跌宕;我亦能听出她声音里的喜怒哀乐。这般知音,岂是寻常友情可比?
感恩二字,说来轻易,其中分量却重。我对东丽姐的感激,不是浮泛的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铭感。人生得此知音,足矣。
夜已深了,听着她为我录制的诵读声,忽觉心中温暖如春。声音在耳,知音在心,这大抵便是人间最美好的相遇了。
婉约,本名王东丽,书香邢台领读者
邢台讲书团讲书人
喜欢诵读、作画
用声音展示文字的美
作者简介:张海霞,民建会员、邢台市曲协副主席、河北省曲协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作协会员,民建爱心艺术团团长。京东大鼓其字辈传承人。 2001年曾主编《小作家文集》一书。散文《姥爷》 《想起俊姐》 《婆婆》 《品品一品,那酒》 《重读父亲》等作品曾在河北省《散文风》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