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品润乾坤
文||轩源
“上善若水”,道家玄思凝于此四字珠玑,启示一种近乎天道的人格理想。水之品性,非止于自然形态,实为宇宙交付人间的道德隐喻,其谦卑、坚韧、变通与洁净,共同织就一幅超越时空的处世锦图,引领我们在纷繁世相中寻得生命的澄明与崇高。
水之至善,首在于谦卑与包容。它永趋下位,“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匍匐姿态成就江海之浩淼。这份谦卑并非弱怯,而是洞悉万物一体后的智慧选择。孔子观水而叹“逝者如斯夫”,感其不舍昼夜的奋进,然其奔流永远朝向低处,此乃伟大者的自我降格。恰如古代圣王“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其光辉不因谦抑而黯淡,反因贴近大地而获得不朽力量。人生在世,当效水之谦下,以包容心消融人际壁垒,以虚怀若谷承接知识江河,在众生平等的高度上看见更辽阔的星空。
水之至善,亦见于坚韧与恒久。其性至柔,却涵蕴无坚不摧的毅力。滴水穿石,非力巨也,乃恒也;浪涛拍岸,非形壮也,志久也。水的坚韧,是一种以时间对抗刚强的哲学。回望人类文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非凭蛮力,乃因势利导的持久智慧;长征路上,红军以脚步丈量山河,其力量正源于如水般的坚定与延续。人生逆旅,困境如山,当习水之坚韧,以恒心为舟,以毅力为桨,方能穿越人生的峡谷,抵达开阔平原。
水之至善,更在于变通与洁净。它无常形,随器而圆方,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此变通非丧失自我,而是与外境和谐共生的至高艺术。然而万变之中,其涤荡尘埃、还物本真的清澈本性未尝有移。这种“和光同尘而不渝”的品格,恰如屈原于浊世中“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守,亦似苏武牧北海十九载,环境巨变而赤心不改。在当今价值多元、诱惑丛生的时代,我们尤需学习水的变通智慧与守真之志,既能顺应时代潮流,又能守护内心明月清辉,做到“外化内不化”,于纷繁中保有精神的高度自治。
水之至善,终归于奉献与升华。它滋润万物,无声无息,终使自己成为生命源泉;它受热升腾,化为云霞,聚为雨露,完成自我的循环与超越。这种奉献与升华,构成了水之品格的华彩乐章。纵观历史,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化水患为水利,其功绩如水般惠泽千年;焦裕禄治沙,其精神如甘泉滋养兰考大地。他们体现了水之奉献与升华的最高形式——将小我融于大我,在服务众生中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
品水之道,实为悟人之道。水的谦卑、坚韧、变通与奉献,共同勾勒出“上善”之人的精神轮廓:他们低调而包容,坚韧而恒久,灵活而守真,奉献而升华。这不仅是古人留下的智慧遗产,更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启示录。让我们以水为镜,映照自身,在时代激流中修养如水品格,让生命如清泉般澄明润泽,最终汇入人类文明进步的浩荡长河,以点滴之善,映照乾坤之光。
赵景阳(轩源),男,1964年生,河北省人,中共党员,会计师,国企集团高管。
酷爱中华传统文化,诗歌爱好者,收藏爱好者,周易爱好者。业余进行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都市头条,中华赵氏诗词等平台。
2023年8月荣获都市头条井冈山群第二届“十佳明星作者”荣誉称号;同年10月荣获历届十佳明星作者“争霸赛”三等奖第③名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