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共同实现健康战略目标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9.22日14时16分一15时08分作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9.21日
《七律·赞孙述考摄影》一绝,以传统格律写现代光影,既彰艺术之妙,又显道技之融,诚为题赠诗中之双璧。
一曰形意相契,法度谨严。
中二联“山水含情生雅韵”对“物华着意化奇文”,“裁云镂月丹青手”对“摄魄勾魂造化循”,工稳而不失灵动。颔联以自然映人文,颈联融技艺入天道,自具象至抽象,层层递进,深得律诗起承转合之妙。
二曰光影化境,诗镜交融。
“凝光聚影”“一瞬永恒”直指定格时间之特质。尤妙在将技术动作诗化——“裁云镂月”喻取景之精,“摄魄勾魂”言感染力之强,使机械过程顿生东方写意韵味。
三曰三重境界,渐次升华。
首联写技艺之精(技超群/入镜勤),颔联绘意境之雅(生雅韵/化奇文),颈联至尾联臻道技相融之境(造化循/藏妙趣)。终以“人间至美留芳芬”作结,既完成个体至普世之超越,又暗合传统“立象尽意”之美学追求。
四曰古今贯通,道器相承。
诗中“丹青”“造化”等传统范畴,注现代摄影新意。此转译非惟见民族审美之传承,更昭示技术时代之艺术真谛:惟以“含情着意”为本,“万象纷纶”方能在镜头中化为永恒。
此诗之价值,超乎寻常题赠。既为孙师艺术之礼赞,复成创作本体之哲思,严谨格律与深邃理趣交辉,传统诗形与现代题材共融。
——岁次乙巳秋 谨识。
—— 《乙巳年秋》诗析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9.21日作
师作《乙巳年秋》,以十四叠章绘金秋长卷,承《诗经》重章之遗韵,融新时代之气象,成自然美学与社会抒情双璧。
其妙在诸感互通:“蓝穹白云”映“青山锦绸”,冷暖色相激。“秋风拂袖”合“玉露微凉”,体感秋意透。终以“醇酒”味觉收束,完成通感之环。令人恍若置身秋野,目接耳闻俱成佳趣。
结构尤见匠心:前六章状自然景观(云山湖风露)。中三章绘人文风物(花草果),后五章转社会民生(游人政事),暗合传统“观物-感时-咏志”之抒情理路。
至若修辞之巧:每章四行如矩,“秋天啊”复沓起句。
存民谣吟诵之律:“雪玉云舟”“屏画锦绸”等复合比喻。
具文人诗锤炼之功:尤以“像”字串联喻象,既保通俗之质。
复开想象之境:从“自然秋色”至“伟大政党”之转阖。虽合主流颂歌范式,然情出真诚。实为新时代情感之实录。
此诗可谓:承《诗经》叠章遗风,展新时代山水情怀,非止语言艺术之呈现,更是历史时刻之见证。录当代人感知自然与社会之独特方式。
——岁次乙巳秋 谨评。
附:
师父钧鉴:
秋深气爽,桂子飘香,时序更迭中弟子愈加感念师恩。每忆昔日师父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未尝不心怀感佩,肃然起敬。
今谨呈弟子近日研习之作。自知才学尚浅,笔墨未臻,诚惶诚恐奉于师父案前,恭请师父拨冗审阅。若蒙指点一二,或朱批字句,或训示于篇章,弟子定当悉心体悟,笃行不怠,以期精进。
学问之道,犹如逆水行舟,非进则退。幸得师父引领,如暗室明灯,使弟子得窥门径、日有所循。故每有著笔,必先呈师,但求印可、以正途轨。
夜深人静,风动竹影,心向师门,肃穆依依。谨祝师父身心安泰,福寿康宁。愿清风朗月常伴左右,吉祥如意,永驻师怀。
专此奉禀,恭颂
安好!
弟子 敬叩
2025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