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视频——倚老卖老
文/罗名君
晴和的早晨,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棍,领着只脏兮兮的小狗,步履蹒跚地挪进饭店,刚到门口便顺势瘫坐在座椅上,上气不接下气。他衣衫不整,那件黑色薄面外衣早被油污浸得发亮,一股刺鼻的异味飘开,食客们纷纷掩鼻换座,有人干脆放下碗筷径直离开。老人张着嘴,涎水混着鼻涕顺着嘴角往下淌,在胸前外衣、内衣,甚至快滑到胯骨的裤子上洇出片片污渍,他却似未察觉,只是用黏糊不清的嗓音声嘶力竭地喊:“给——给——我来碗臊子——面,再来一个——肉——夹馍……”
服务员很快走到他面前,耐着性子轻声确认:“老人家,您是想吃肉夹馍和臊子面吗?”话音刚落,老人突然怒目圆睁,拐杖“啪啪”地往桌上敲,骂骂咧咧地指着服务员:“你——他妈的咋那——那么——多的废话?老——老——老子有的——是钱……”说着,他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纸币,看那样子足有两三千,在桌面上胡乱点起来。
不一会儿,服务员将饭馍端到他面前。许是真饿了,老人拿起筷子想往嘴里送,可手不听使唤,一筷子面条大半撒在桌上、地上,肉夹馍里的肉馅也掉了一地,引得脚边的小狗凑过来嗅。可他偏不罢休,又哆哆嗦嗦挑起一筷子面撂在地上,用含混的腔调喊小狗来吃,小狗却卧在桌下纹丝不动;他再撂一筷子,小狗依旧不搭理,地上很快狼藉一片。周围食客看他年纪大,都敢怒不敢言,饭店工作人员赶紧上前,轻声劝阻:“老人家,别把饭撂地上,不好打扫,我给您放个小簸箕,您把饭放里面让狗吃,行吗?”“你妈的,想死了?我——我就要这样,我爱咋——就咋……老子——老子掏钱了,你妈的管——管的着?”老人吼着,猛地将碗筷往桌上一摔,举起拐杖就朝服务员打去。
这一幕,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记忆里的诸多画面:公交车上,有人恶语相加,以年纪相逼,用道德绑架强迫年轻人让座;拥挤车流中,有人故意跌倒碰瓷,讹诈好心司机;红绿灯路口,大家都依规等候,偏有老人旁若无人地闯红灯;超市里,总有人随意插队,不顾他人劝阻。还有几年前那则新闻,一位老人自己摔倒,反倒诬告上前扶起他的小学生。凡此种种,让人不寒而栗,以至于如今路上见老人跌倒,多数人都敬而远之——不是年轻人变得冷漠,更不是道德沦丧,而是有些老年人的所作所为,让人心生畏惧。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这刻在骨子里的善意从不会轻易消失,只是某些老人的做法,让想伸手的人犹豫,让想献爱心的人却步:怕伸出的手被“粘住”,怕一片好心反倒被诬诈。要知道,我们尊重的从不是单纯的年龄,而是岁月沉淀的道德与阅历;我们倡导的尊老爱老,倚重的也从不是年纪数字,而是时光淬炼出的涵养与体面。老人本应如厚重的历史、温润的戏剧,给后辈以生活的参考,而非为老不尊、倚老卖老,丢掉与年龄相称的尊严。
为老若不尊,为幼自然难敬。少数老年人无视道德规范的我行我素,的确让人不齿。常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希望这极少数无德之人,别破坏了多数老人的清朗形象,别泯灭了流传千年的尊老爱老传统。我们依然该让善良的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包容,也该明白:真正的尊重,从来与年龄无关,只与品行相连。
(写于2021年10月26日,修改于2025年9月22日雨)
罗名君,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