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漫卷时,天地便成了丹青卷轴。晨雾是水墨未干的氤氲,霜叶是朱砂点染的诗行,而那些掠过稻田的雁阵,恰似画师信手勾勒的飞白。这"不负时光不负秋"的境界,原是造物主在宣纸上预留的禅意,等着世人以心为笔,勾勒出三分超然。

李耀林 画作
古人画秋,总爱在赭石与藤黄间藏三分智慧。倪云林笔下的《秋林野兴图》,树不生叶,山不著色,唯有孤亭坐忘于天地,恍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注脚。这恰似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秋风生"的豁达——当墨色退到纸边,留白处反而涌出万顷波涛。正如八大山人画荷,茎断叶残处,藏着对圆满最深的领悟。

马新梅 画作
最妙是那抹秋月般的留白。王维画雪,不着一笔,只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便让整幅画活了起来。这留白不是怯懦,而是"只生欢喜不生愁"的格局。就像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用了七年时光,将千里江山浓缩成水墨的呼吸,每一处空白都在说:人生不必填满,退后一步自有云开月明。

牟丕芳 画作
书画里的秋光,照见古人的处世哲学。徐渭画蟹,壳硬心软,脚踏枯叶却眼望沧海,恰如"不争春之喧嚣,不羡夏之热烈"的智者模样。郑板桥题竹"咬定青山不放松",根却扎在松软的泥土里,这进退之间的平衡,正是"不负时光不负秋"的生动写照。当我们在墨色中看见自己的倒影,便会懂得:真正的强者,都懂得在笔锋转折处,给世界一个温柔的弧度。

齐宏伟 画作
此刻展卷《寒江独钓图》,马远只画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其余皆是空阔。这空阔里藏着最深的满足——不必争满江渔火,只需守住心中明月。原来书画与人生相通:让出三分墨色,方能收得万里秋光;退后一步天地,才见整个宇宙的辽阔。愿我们都能在秋色里,活成自己的山水,不与日月争短长,只与山海共天长。

于广生 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