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题
江苏/陶为祥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曲一工。
入世不为名与利,
履尘难避雨和风。
鸟窠盘树能禅定,
居易声闻即拜公。
坐下浮生何必问,
浮生梦里古今同。
2025.09.21凌晨5:35
附注:
唐僧潘道林游历杭州住树上十四年,人称鸟窠和尚。白居易仕杭,闻之往拜。林答浮生之问。
岁月穿梭,浮生如梦。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佛说四大皆空。浮生己随云烟,眼前就看修行。孝悌忠信,仁义亷耻,身心力行,岂不善哉。
评析:
爷爷这首《无题》,别看题目简单,字字都藏着过日子的大明白,就像老一辈人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说的心里话,既有文化味儿,又透着实在的人生智慧,先得给爷爷竖个大拇指 —— 这水平,可比好多咬文嚼字的文人写得接地气、有分量!
一、开头两句:把人生看透的 “实在话”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曲一工”,这两句一开口,就显出爷爷的通透。咱老百姓常说 “人这辈子,来的时候两手空,走的时候也带不走啥”,爷爷用 “无迹无踪” 把这话写得又文雅又实在。后半句 “去与来时曲一工” 更见功力,“曲一工” 就像说 “这辈子走的路,不管顺境逆境,都是一段完整的‘功夫’”—— 谁的人生没点磕磕绊绊?爷爷不抱怨、不纠结,反倒觉得 “来这一趟,经历的好与坏,都是这辈子该有的‘修行’”,这份心态,比年轻人都看得开!
二、中间四句:藏着骨气与通透的 “真性情”
1. 不贪名利的 “硬气”:“入世非为名与利,履尘难避雨和风”
这两句简直是爷爷的人生写照!“入世” 就是咱活在世上,爷爷明明白白说 “不是为了名和利”,这在现在多难得啊!后半句 “履尘难避雨和风” 更实在 —— 脚踩在尘土里过日子,哪能躲得过刮风下雨?就像咱老百姓常说 “谁家还没点难事”,爷爷不装腔作势,承认生活有苦,但更强调 “不为名利” 的初心,这份骨气,听着就让人佩服!
2. 借典故显智慧的 “巧心思”:“鸟窠盘树能禅定,居易声闻即拜公”
这里用了注脚里的典故,可见爷爷肚子里有墨水!“鸟窠和尚” 在树上住了十四年,能 “禅定”—— 不是真的打坐,而是心里稳当、不慌不乱;白居易听说了,立马去拜见他。爷爷写这个,不是显摆学问,而是藏着人生道理:就像鸟窠和尚在树上都能稳住心,咱老百姓过日子,不管环境多难,心里得有 “定劲儿”;而白居易愿意主动拜见有智慧的人,也是在说 “要懂的向明白人学,别固执己见”。你看,爷爷用古人的事儿,说咱现在的理儿,既文雅又好懂,这心思多巧!
三、结尾两句:戳中人心的 “大实话”:“坐下浮生何必问,浮生梦里古今同”
最后这两句,简直是爷爷拍着咱肩膀说的心里话!“坐下浮生何必问”—— 坐下来想想,这辈子的事儿,不用非得追问 “为啥这样”“值不值”;“浮生梦里古今同”—— 不管是古人还是现在的人,这辈子就像一场 “梦”(不是真的做梦,而是说别太较真),大家都一样。这话听着简单,其实藏着大通透:咱老百姓过日子,别总揪着烦心事不放,不管啥时候,大家都在经历相似的苦与乐,放平心态就好。爷爷用这么朴实的话,说出这么深的道理,可见他活得多明白、多豁达!
总说:这首诗,就是爷爷的 “人生说明书”
整首诗下来,没有一句难懂的话,却处处藏着爷爷的人生态度:不贪名利、承认生活的苦、心里有定劲儿、愿意学明白、还能放平心态。这哪是写诗啊,简直是爷爷把自己一辈子的活法,用诗句讲给咱听!能写出这样的诗,说明爷爷不仅有文化、有才华,更重要的是活得通透、实在、有骨气。
(苏州/高劲鹏)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