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卫秀坤/耕读岁月长
人生的道路崎岖而又漫长,
友谊就要更好地永久珍藏。
(一)
俗语说:千金易得,朋友难求。
在我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坦诚的朋友,他叫卫秀坤。
出生于一九七四,双城县韩甸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
今年刚五十出头的他,依旧气宇轩昂,眉宇间透露的精神风彩,让人心生敬意。
提起秀坤这个人,我还是在一次朋友小聚时相识的,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他从小就有个志向,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和亲人对自己的期望,不断挑战自我,想干一翻事业来。
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向上向善,于是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去外地黑河,北安,哈尔滨等工地,饭店打零工,贴补家用,从此不在家吃闲饭。拼博几年后,学得了一身厨艺,煎炒烹炸,样样会一些。从小与父亲走村串户又学会了一些杀猪,烀肉等一些看家夲领。
一九九五年他与父亲卫长山商量,在东街乳品厂附近开了一家杀猪菜小饭馆,有几位韩甸老乡敲开他家门,说是打工背井离乡在外地没有路费,被黑心老扳欺骗,不给开支跑路了,想求他借点钱,想买年货过大年,,。
卫秀坤二话没说,拿出他平积攒的钱,全都借给了老乡。
当这些借钱人陆陆续续来还钱时,秀坤都一一婉言谢绝了,感动的那些人连连点头致谢,后来竞成了秀坤好朋了。
卫秀坤自从我俩相五年以后,二零一八年他了解到我家老伴有病七年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从这以后登门看望多次,还给我送来一万元,留作应急备用,告诉我,以后有事儿尽管知声!感动的我热泪盈眶,真是遇见了好人,我未齿难忘。友谊不在一时,而在平时。“人在难时想宾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过得好快,小饭店快开两年了,还是小打小闹,起色不大,爷俩商量想要扩大门面,需要周转资金。
在双城
那时人生地不熟,,老屯细心人知道后,有几位朋友一起把自家粮变卖钱,凑到二万元,一起递到卫长山手里,
当时,卫长山感动得不知说啥好。
后来由于经营范围扩大,加之管理严谨,人气旺胜,生意逐渐火了起来。
爷俩用实际行动,回报了韩甸镇父老乡亲们的期待和支持。
(二)
卫秀坤有一位贤内助的妻子叫邱新,平时少言寡语,一米六七大个,清秀扑实善解人意,服务员都亲呢叫她一声“大姐”!那位员工家有困难了吱一声好使。
在她的饭店亲如一家,服务质量上呈,已成为佳话。
但也有一些同行们,开始玩世不恭,嫉妒搞破坏,还常吃霸王餐,,。
这些卫秀坤看在眼里,
也一忍再让,那些人行动有所收敛。
“杀猪菜”本来是一道“穷人菜”。清朝的满族八旗子弟,不事农耕。
雇佣汉族人耕种,秋粮入库后,地主会杀猪,请这些农户吃一顿“酸菜汆白肉(肥肉)”。
久而久之,便有了杀猪菜这个名头。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富裕了,杀猪菜也从农家餐桌搬到了城里,变成人人爱吃,冬天常见的美食了。
那些拆骨肉,手掰肝,灌肠肉,猪皮冻,烀猪蹄等卫长山父子俩,已将杀猪菜演绎成为一桌子二十几种菜肴,从头吃到尾。如今双城“杀猪菜”已成为城巿的一张美食名片。
二零一九年,我的朋友卫秀坤,又在堡旭大道,新开了第二个门店,面积一千二百平方米,可容纳三百五十人用餐。
每天来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
去年的一天上午有一次我路过新开业的饭店,一个出租车上午十时左右,就停在了门前,我上前问道,沒到饭时,为啥来这么早?
司机慢天四稳地说,有位哈市客人刘女士,雇我车二百元,在这定制杀猪菜三百元,送到她道外家中,,。哦,原来是这样啊!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老韩甸”杀猪菜,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名录。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获哈尔滨巿“老韩甸杀猪菜”美食名录。
几十年过去了,由于卫秀坤人品好,又有爱心,一些竞争对手渐惭隐退,后来那些人与卫秀坤成了要好的朋友!
(三)
爱心点燃奉献的火焰,自从二零二零年开始,肆虐的新冠在武汉袭来,各地领导走上抗疫最前沿,封城封路,有无数志愿者走上街头,严加防控。
双城也和全国一样,打一切未有硝烟的阻击战。
我的朋友卫秀坤和妻子邱新也同样参加了这一行动,,。
每当他俩看到防控一线民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都立足夲职工作岗位上。
默默奉献,中午面临吃不上饭问题,于是,他夫妻俩带头行动,为那些不知姓名兄弟姐妹们,开始做盒饭,奉献一家绵薄之力!
舍小家保大家。卫秀坤每天即当厨师又当送餐员爱人邱新也加入其中,切菜做饭样样干在头里。每隔两三天他俩就精心调剂菜谱种类,为了能让防控线工作人员营养均衡,城郊派出所卡点,武装部各社区防控卡点社会保障局卡点都是他要常去的地方。民警常存看到这对夫妻每天两次送餐忙里忙外感动地说虽然外面天气冷我们的心是暖的。供排水公司防控卡点也经常到卫秀坤的饭店取餐,他俩每天两顿送餐忙不过来,一天要送出盒饭一百五六十盒。每天换样做,据不完全统计卫秀坤从开始送盒饭到收尾,共送出免费盒饭二千四百多盒价值人民币二万多元。卫秀坤不但自己默默做着暖心的事情,他身为双城区警企助老协会的会长多次参加公益活动。曾经同其他协会的成员一起到双城兆麟中学困难学生家中进行慰问,春节期间带头郊区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等无论双城有什么公益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用卫秀坤的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不能上防控一线,但在后方也应尽一份绵薄之力。在这次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带头向灾区捐助五千元和防洪物资。
卫秀坤和妻子邱新奉献大爱的精神感动着全区人民。
“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一桌杀猪菜,帶“火”一座城,卫秀坤夫妇那人品,那人脉,那人情温暖了古堡民众。
友谊之手,情同手足,朋友相交甜如蜜。我祝福:
卫秀坤邱新全家,生意红火,传承美食,战胜困难,源远流长!
授权首发作者简介:于忠海,男,中共党员。网名:耕读岁月长、山川秀美,1954年10月出生双城县(陈厢白旗头屯)安强大队。1976年参加政府机关工作。历任文革公社(后改联兴)经管会副主任。团委书记,联兴乡副乡长职务。1985年10月黑龙讧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习,大专文化。2014年11月退休。笔耕不辍,与新闻结伴,在省内报刋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多次获奖。现为《老年日报》特约通迅员。爰好散文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