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不要言不由衷或是别有用心地服膺当代人,做得像个钻营仕途的小政客,很掉价。真服膺也不要轻易说出,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实在憋不住,至多可以赞美一下已经去世的当代人。
——2025.8.30
艺术创作的缘由,无非一个“痴”字,一个“爱”字。痴,让人凝神专注,百折不回,忽略物质利益;爱,让人拥抱世界,吐露心曲,酿造文字美酒。
——2025.9.4
诗圣杜甫给儿子宗武庆生时,已是暮年,坐也坐不稳,酒也不敢巨饮,小啜两口。但他还是不忘写诗,而且写得豪迈、沉郁,虽然整首诗算不得上乘之作。诗中最有名的是这两句:“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大意为写诗是我们家祖辈留下的看家本领,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传家宝,不像世上一般人家传递的亲情那般(平常、浅俗)。
“诗是吾家事”怎么读?“吾家事”三字可断为“吾家——事”,我们家族的事,强调家族整体,这样比较好。如果断为“吾——家事”,强调我的家事、私事,似乎过分强调个人,与这首诗的意境也不符,杜甫希望的是儿子能继承家族能文能武的传统,绍其家学,流传文脉的。
因为杜甫可追溯的祖上晋代名将杜预就能文能武,他祖父杜审言是了不起的诗人,与宋之问、沈佺期一起为五言律诗奠基。“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杜甫这样说并非自夸海口。
比照这句诗造句,可以是“从政是吾家事”、“演艺是吾家事”,诸如此类。官二代、星二代,实际上比作诗人、艺术家二代,更依赖托举的力量,托举也更见成效。对诗人的托举实际上更为困难,成功更需要靠自己。杜甫的爹杜闲大概不是诗人,鲁迅的儿子也不是作家。经济基础、家境好坏,的确很重要,杜甫寄予厚望的儿子杜宗武其实是穷死了,英年早逝,虽然的确也会作诗,但没来得及充分展示才华。
——2025.9.18
AI人工智能对写作来说,是一种工具但不是自然而然的优质工具,冲击性和建设性并存。要学会驾驭它、使用它,不可过分依赖它,依赖到让它替代自己,不愿也不能。人是感情动物,有自主性、能动性,不愿让他人他物替代自己;另一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也还没能达到完全替代人类的阶段,特别是在写作这种情感—审美领域。
对于应用文写作、文案制作,AI的用处可能更大一些,可以帮人做得更规范甚至更漂亮,关键优势是更快速,更能满足实用性要求。
文学创作,那是要记录作者自己情怀的,要捧出自己的心来,不能搞大数据、不能轻易地让别人、让AI替代。AI写诗,写得很像诗的样子。年初我曾试用deepseek,让它写诗玩儿,以《故乡的小河》为题,其意象的新颖剞劂、语言的陌生化效果、逻辑脉络的清晰可循等等都臻于中游以上,其整体水平看似可以秒杀多半的所谓诗人,但那究竟是数据诗,可能是任何人故乡的小河,但还不完全是“我”故乡的小河。它的温度、情绪、观点可以与你暗合,但终究不是你的。如果署自己为作者,就有抄袭的嫌疑,虽然你给出了题目、题材、要求甚至思想,AI是在你引导下完成的。
AI强大的搜寻、记忆功能,它可以得到的海量信息用“学富五车”形容犹嫌不足,它可以胜任余裕地帮人查清模糊不定的知识点、扫清晦暗的盲点、拓展受限的眼界,比人工翻找哪本纸质书方便、快捷多了,它能在眨眼间大海捞针,探囊取物的本事非人力能及。
正视这一工具,不无视它,也不崇拜它,而是用好它,这是一个正确态度。中国诗歌网推出AI评诗,既指出作品的优点,又客观地不隐瞒地指出作品的缺点,对作者、读者都有帮助,这是一个用好AI的好例子。
——2025.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