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课,一份家国心
文/张绍钟
九月的吉林,风里已捎来秋的澄澈,也酝酿着国庆将至的庄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堂里,掌声为邹铁军主任而响,这位吉林市关工委的引路人,正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壮阔历史为笔,为刚踏入校园的新生们,绘就一堂关于家国与成长的课。
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硝烟岁月里的赤诚与坚守;没有冗长的论述,只有“铭记”二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邹主任的讲述,是把80年前的烽火故事,轻轻放进新时代青年的心里:是战士们冲锋的背影,是百姓们支援的双手,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挺立的脊梁。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一次“家国情怀”的厚植——让刚挣脱书山题海的新生明白,青春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天下兴亡”的担当;让年轻的肩膀懂得,“小我”的成长,永远与“大我”的命运紧密相连。
这堂课,亦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注脚。围绕政治意识、发展意识、人民意识、改革意识、法治意识、文化意识、生态意识和学习意识,当“八大意识”的培育融入课堂、当“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双翼,职业教育便有了更深厚的灵魂。它让未来的技术能手们知道,手中的工具不仅能谋生,更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让即将走进行业的年轻人懂得,过硬的技能背后,更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邹主任的话语早已落音,但那股激荡在讲堂里的力量,正化作学校创建职业本科大学的思想动力,推着每一位师生向前。这堂课讲得好,好在它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情怀扎根心底,愿这颗家国的种子,能在新生们的青春里生根发芽,终长成支撑时代的栋梁。
煞尾张绍种再赋一首七律赞邹铁军主任抗战纪念入学教育报告:
铁军宣讲意自殷,14年烽燧复重温。
情牵国脉传薪火,语润童心植厚坤。
一寸山河一寸血,千秋史册千秋魂。
新苗得沐英雄雨,更向朝阳展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