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
赵术林
秋暮凄凉叶舞旋,菊黄色染桂香笺。
细珠霜滴金丹谷,云水胭红映果鲜。
燕草浓妆百花艳,青枫幽挂翠微莲。
清辉铺院东篱雪,皓月依荷落梦圆。
![]()
![]()
![]()
![]()
诗歌评析
1. 意象运用与季节特征
典型意象:诗中选取“叶舞旋”“菊黄”“桂香”“霜滴”“青枫”“东篱雪”等意象,精准捕捉暮秋的凋零与绚烂双重特质。如“秋暮凄凉叶舞旋”以动态描写落叶,奠定萧瑟基调;“菊黄色染桂香笺”则通过视觉与嗅觉的交织,凸显秋花的清雅。
创新组合:“云水胭红映果鲜”将晚霞与丰收果实并置,赋予秋景以鲜活的生命力;“燕草浓妆百花艳”稍显突兀,因“燕草”与“百花”更契合春景,可能与“秋暮”主题略有疏离。
2. 语言与技法
炼字精妙:“染”“滴”“挂”等动词生动传神,如“细珠霜滴金丹谷”以“滴”字化抽象为具象,表现霜露凝结的动态。
色彩对比:诗中“菊黄”“胭红”“翠微”“皓月”等色彩词构成冷暖交织的画面,符合暮秋的视觉特征。
对仗工整:颔联“细珠霜滴金丹谷,云水胭红映果鲜”与颈联“燕草浓妆百花艳,青枫幽挂翠微莲”均体现律诗的对仗要求,但“燕草”与“青枫”的时空关联稍弱,可进一步优化。
3. 结构与情感
起承转合:首联点题,颔联、颈联分写自然与人文秋景,尾联“清辉铺院东篱雪,皓月依荷落梦圆”以月夜收束,意境空灵。然“落梦圆”稍显直白,或可含蓄表达。
情感层次:从“凄凉”到“果鲜”再到“梦圆”,情感由抑转扬,但过渡稍快,若能深化中间转折会更流畅。
总结
此诗以丰富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呈现了暮秋的苍凉与丰饶。若能在意象选择与情感过渡上稍加打磨,可更臻完善。整体而言,是一首兼具传统韵味与个人特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