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一尊佛
摄影师 赵霜洗
配文 梦悟

立于梵净山前,仰望那红云金顶,心中忽生出此念。山峰拔地而起,峻极于天。山上庙宇静默,云雾缭绕,云绕山,山托云,游人如蚁。游人缘石阶而上,远望只是山体上一道流动的细痕。
想那东坡先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原不是单为庐山而吟,天下名山,大抵如此,皆有其不可言说的佛性。人非观景者,也是应景的单元。
云雾来时,山体半掩,恍若佛以轻纱遮面,不令人窥其全貌。那蘑菇石更是奇绝,上丰下削,岌岌可危,却又屹立万载。顶上草木,得天地灵气而荣。游人绕行其下,纷纷系上祈福红带,山风过时,红带飘舞,如众生心愿袅袅上升。这石原是山的偈语,不立文字,却道尽沧桑。
山中栈道,缘壁而凿,人行其上,如履薄冰。有奋力攀登者,有中途歇息者,亦有凭栏远眺者。众生百态,映照于山岩之前,竟显得渺小而又庄严。
想王荆公游褒禅山时,曾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此言之意,人必经历艰辛,方得窥见天地大美。此理,正应和着通于佛家的“修行”。
细观山岩纹理,层层叠叠,皆是岁月痕迹。
那缝隙间挣扎出的绿意,便是生命不屈的明证。山石无言,却诉说千古。草木虽微,亦却写满了生机。
这山仿佛一尊卧佛,云来为衣,雾去为体。它静观人世流转,不喜不悲,不容不拒,正是佛家所谓“如如不动”之境界。
山峰似佛趺坐,前景红带飘飞,后景云海茫茫。 祈愿的红带,是人类向山佛的低语,是尘世向永恒的叩问。
山受之不拒,应之不答,只是默默,千年,依是以缄默不语回应所有祈求。无语,正如佛性本不可说,不可说。
山是一尊佛。佛亦是一座山。
凡人见山是山,见佛是佛。
悟者知山非山,佛非佛。
至人则见山仍是山,见佛仍是佛,然其中意味,已非凡俗可解。
梵净山,谓之“梵净”,想必前人早已参透此中玄机——梵者,清净之义;净者,无垢之谓。山以“梵净”为名,便是昭示其本具的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