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愁》原创首发/作者:朱国荣(江西吉安)
乡愁——是我心中的一种病,这病却又是无药可医的。它不痛不痒,不声不响,只悄悄地在我心里生根,待到发觉时,早已盘根错节,拔也拔不去了。
17岁那年我入伍当兵,退役后参加工作,离乡已数十载,年轻时无忧无虑过着日子,年过半百后每每夜深人静,便觉有一物在胸中蠕动,细察之,竟是乡愁作祟。它时而化作一缕炊烟,自记忆深处袅袅升起;时而变作一声鸡鸣,从遥远的时光那头传来。这乡愁竟是有形有质的,摸不着,却分明感觉得到它的存在。
故乡的老屋已经颓圮了。那屋原是砖瓦结构,经不得年深日久的雨水侵蚀。夏日里,同龄玩伴们常在村后那棵几百年的老樟树下纳凉,摇一把蒲扇,说些有趣的事儿。如今这棵老樟树不在了,是否还有歇凉的地方,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了。
我的故乡——赣中琴水岸边澄湖村,在我的记忆里村头有大小5口池塘,出村不远有条小河,水清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儿时常与玩伴下水摸鱼,每每都有收获而归,乐此不疲。河上架一木桥,桥板用5根木头相串而成,雨雪天滑得很。上小学的时候我曾失足落水,此后过桥便小心行走。如今回想,那河水清凉的触感,竟还依稀留在指尖。
最难忘是故乡的人。东家老伯爱骂人,西家的媳妇嗓门大,叔叔家的孩童终日鼻涕横流。这些至亲如今或已作古,仍守着那一方水土的叔兄,过着我看不见的生活。偶尔回故乡,祖屋空荡的灶台提醒我,妈妈已经不在了,妈妈的面容,声音、动作,却异常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脑海里。
乡愁最浓时,是在异乡闻到某种熟悉的气味——或是炊烟,或是泥土被初雨淋湿后的清香。这时便觉得胸口一紧,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原以为已经遗忘的,竟都鲜活起来,在眼前一一浮现。
人说乡愁是思乡之病,我则谓乡愁实则是时间之病。我们思念的岂止是那片土地,更是逝去的时光,是曾经的那个自己。故乡依旧在,却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我们能够归去,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故乡——地下埋着祖先,地上留着自己的童年。如此看来,乡愁竟是永无消解之日了。它将伴随游子一生,成为心中一块永不愈合的伤疤,时时提醒着我们:此身虽在异地,魂魄早已归乡。
2025.9.20酉时
作者简介:朱国荣,笔名:丹心,退役军人,八十年代末,参加自学考试,获得文学和新闻专业大学文凭。从此,开始文学、新闻作品创作,成为《江西日报》《井冈山报》和其他报刊杂志的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