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磨砺中成真
——读《种金子的人》感言
一
陈玉福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种金子的人》描述了酒泉金塔县企业家胡兵转型治理、绿化巴丹吉林沙漠西缘变沙漠为生态资源的感人事迹。
种“金子”的人胡兵出身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家乡又是坐落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村子芨芨村。自小家乡的贫穷生活深深地贮留在胡兵的记忆里,而每年沙漠的肆虐是生活赠与胡兵精神上的烙印。胡兵从小就有要治理沙害造福家乡的大志,但长辈的不解、自身能力的薄弱和资金的不足阻碍着他梦想的实现,他只能摸石过河般地积累资金和人脉。
胡兵以乡村小商贩起家,从乡村到大队,从大队到公社,从公社到县城,生活之路坎坷、辛苦而充实。弃商务工刚尝到生活甜头的胡兵却下岗了!失业的胡兵沮丧过、徘徊过,然而自小不服输的、注定是一匹志在千里的“野马”的胡兵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骨子里能创业的秉性使他铤而走险,他毅然辞别妻女一头扎进深山走上了那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开矿掘金之路。创业之路艰辛、迷茫,“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兵掘金成功了!在优渥的生活里,胡兵满足过、沉醉过,他知恩图报那些恩人和乡亲,他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之路。
然而家乡的贫困和沙害的肆虐是赤子心上永远的痛!这种疼痛又一次驱使胡兵这匹“野马”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胡兵要以沙漠披翠挂绿谱写回报现实的歌,他不惧他人的不解与嘲讽率领治沙人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心血换来的2吨“金子”种在了巴丹吉林沙漠西缘,胡兵因此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历经13年,沙海披翠挂绿,造林面积达60万亩,林下经济林18万亩。治沙造林硕果累累,这是现实给胡兵夫妇及创业者们的最好的回报。胡兵因此成了闻名全国的防沙治沙标兵。
胡兵成为时代的防沙治沙标兵源于一颗心系家园的赤子之心,得利于自身的禀赋,得益于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关怀、包容。其中奉献最大的就是胡兵的贤内助彩霞,成功的男人背后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助力,温馨的家是憩息创业者疲惫身心的温暖港湾。
二
治沙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它为个人的理想和发展提供了方向。
沙尘暴是居住在沙漠边缘地带人们的梦魇,沙害对人们而言是避之不及、遇之定数,人们只能迁移或望沙慨叹。但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异想天开”地跟沙漠对着干誓死要锁住“沙魔”造福人类,甘肃民勤、古浪等地就出现了“六老汉”、石述柱等治沙英雄。时势造英雄,勇武超群者为英雄,品德高尚者为英雄,奉献社会者为英雄,酒泉金塔县的在巴丹吉林沙漠西缘植绿逐梦的胡兵也是我国西北的治沙英雄。胡兵率领治沙人为60万亩沙漠披翠挂绿并以18万亩的经济林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效益。
胡兵、“六老汉”、石述柱等治沙英雄的精神一脉相承,他们瞄准了社会的痛点克服重重困难在沙漠植树造林,创造了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具象化呈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发展理念,为家园构筑起绿色屏障,实现了自己的绿色梦想。胡兵等治沙人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个人理想、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个人理想体现一个人的整体素养和价值观,只有为人们谋福祉的理想才是崇高的理想,自身发展合乎情理、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社会需求是创业的方向和契机。“种金子的人”胡兵正是将自己的理想、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百折不挠地在贫瘠的沙漠构建绿色生态,将沙漠危害变为生态资源。胡兵“沙里淘金”的成果具有显著的公共价值,也实现了人生价值。
胡兵治沙成功不仅满足生态需求,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更通过产业联动激活、促进区域经济,形成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沙漠“种金子”,胡兵功莫大焉、德莫厚焉!
三
报告文学《种金子的人》是酒泉市金塔县企业家、治沙英雄胡兵的成长之歌。
作品的主人公胡兵夫妇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善良、淳朴而倔强的性格。情窦初开,胡兵和彩霞心生爱慕,处于农村传统习俗的约束,相爱的两个年轻人心照不宣,善于生计德才兼备的胡兵最终博得了彩霞的芳心,胡兵和彩霞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爱情是美好的,婚姻是幸福的,生活是甜蜜的。虽然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但胡兵和彩霞也饱尝了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深爱,也恨过;欢笑,也哭过;相拥,也曾分离。然而这只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插曲,伴着这种小插曲胡兵由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村穷小伙蜕变成了一个身价不菲的防沙治沙标兵。
作品融合了纪实性和文学性,故事里既有创业者筚路蓝缕的身影,也有功成名就的治沙人照人的光彩。在展示胡兵夫妇的人生经历和心灵轨迹时,作家用恰如其分的语言饱含激情地进行描述:芨芨村虽然贫瘠但处处透着人间烟火气;芨芨村的人虽然贫穷但善良敦厚意志坚定;胡兵和彩霞的爱恋是那个时代农村青年恋爱的缩影,令人遐思无边。“言为心声”,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传神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品读作品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触着生活的激情、人间的冷暖和岁月的芬芳。
四
《种金子的人》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履行了记录时代、传播价值的文艺功能。
作品通过叙事手法和人物刻画提升作品感染力,颂扬了劳动者情系家园、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读《种金子的人》,读者被郎才女貌的胡兵和彩霞的美好形象和情缘所感动,读者也被胡兵胸怀大志、创业成功的人生所震撼。胡兵是心系家园、奉献社会的有志者的精神偶像。彩霞漂亮、贤惠、能干,她当是创业者的贤内助的模范。品赏作品,读者不禁随人物喜而喜、忧而忧,读者的精神和心灵不觉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语)文艺源自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优秀的文艺是民众的优质精神食粮,汲取优秀文艺作品中的精华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点燃心灵的希望之火。
《种金子的人》是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胡兵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胡兵立足家乡、迎难而上、守护家园、绿化沙漠、经营增效给有志于治沙的人树立了榜样,胡兵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义不容辞地投身到神圣的治沙行列中推动生态平衡的建设。
结语
长篇报告文学《种金子的人》是陈玉福先生的反映防沙治沙英雄的纪实文学作品,是《八步沙》、《治沙愚公》和《绿色誓言》的姊妹篇。《种金子的人》通篇焕发着防沙治沙人绿色梦想、锐意进取、赤诚奉献的耀目光芒,它是防沙治沙人金色人生的传记,也是一部纪实性和文学性相融的优秀励志作品。
——(2025.8.26于黄州遗爱湖新华书店,2025.9.17修改于肃北)
作者简介:
马高山,甘肃武威凉州人,一个文学爱好者。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兰州头条》《河西头条》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