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行十八篇之十三
作者:学贵
主播:月亮泉
书法配图:傅晶
2017年8月,随团游新疆,就所见、所闻、所感记之:
卜算子•坎儿井记
地脉隐长龙,暗引清泉绕。穿越沙荒岁月悠,润泽禾苗笑。
往昔匠心凝,今岁风光俏。千古奇功惠万家,丝路欢歌妙。
“博格达峰遮不住金波银浪......一块宝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的歌儿多。吐鲁番的天气暖,比不上我心里热。”对博格达峰和坎儿井引起关注,源于多年前欣赏巴哈尔古丽演唱的《最美还是我们新疆》《甜甜的歌儿迎宾客》两首好听的歌曲。
今天,我终于走近博格达峰,走进吐鲁番,走进坎儿井,撩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坎儿井,司马迁《史记》称之为“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起源有维吾尔先民发明说、中原传入说、波斯传入说。
吐鲁番盆地是坎儿井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我看到,成串成串的凹心土堆, 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沿不毛戈壁排列而下,一直沿伸到香甜的葡萄世界,难以数清。
坎儿井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的工程。据了解,它是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含水沙石层坡度大的地理优势,让水层高于进水口的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在地下开挖引水渠道,将深部地下水变为浅层地下水,引水下流,最后导出地面。
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组成。我随队逐一参观:
——竖井,在高山雪水潜流处,选择合适地段开掘,每隔20-30米打一口。一方面是开挖暗渠时供定位、进入、出土、通风和检修之用。另方面用以汇集地下潜水,联通地下暗渠,向下引水至接近绿洲处,导入涝坝,分流灌溉、饮用。一般一条坎儿井有几个到几百个竖井,深度从1米到120米不等。
——地下暗渠,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集水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汇集水流,输水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输送水流。
——地面明渠,承接暗渠流出的水并将其引至用水地点。
——涝坝,即小型蓄水池,用于调节水量。
坎儿井结构简单,流量稳定,无需动力,污染较少,还防止了蒸发。
真是太奇妙了!自古,吐鲁番盆地因缺雨无河,被称为火州、干极。然而,吐鲁番盆地北边博格达山、西边喀拉乌成山积雪冰川丰富,冰雪消融,渗入戈壁,汇成潜流,形成大量积水层。睿智的人类就因势利导,发明了坎儿井。
正是这涓涓清流,让戈壁荒滩变良田,沙漠腹地见绿洲,成了天下最甜的地方。
当我在地下暗渠里掬起一抔清水品尝,品味的是人民用双手换来的“甘露”,领略了人类与恶劣环境共处的无穷智慧与不屈精神。
坎儿井,见不到长城的起伏奔腾、大运河的恢弘壮观,也难觅都江堰的气势、灵渠的灵秀。它是一条地下运河,静静地流淌,滋润大地。它像一个隐居者,像一条地下长城,沉着淡定,默默奉献。游客们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
坎儿井,见证了新疆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扬光大的伟大创造,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坎儿井,不愧为中国火洲、干极的生命之魂, 不愧为华夏西域一座不朽的丰碑。
愿丰碑永恒!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023、2024年度,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