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军
南山脚下
一片开阔的海滩
海水清澈见底
沙粒儿晶莹透明
柔软得像一块蓝宝石
踏足南山
便是踏进了郁郁葱葱的林海
山峰起伏,气势磅礴
山脚下,是千年古镇——
石塘,驻守着一支炮兵连队
时常见到军人骑在马上
缓缓地走过小镇街道
总是那么威武,骠悍
更多的时候,那些马匹
被拴在营房东北角,马场
铁丝扎成的栅栏,马安静地站着
恍若降落的云朵,带给人们
遥远的,奔向天边的梦幻
让人惊讶的是马群中
那匹油亮的枣红马
肚子,悬荡着一根粗硬的东西
越伸越长,仿佛另一条腿
不料玩皮小子捡起一枚石子
朝那长东西扔去
枣红大马立刻打着响鼻
那长东西慢慢缩进了肚子
军人听得马叫声,走进
见到栅栏外一群玩皮的孩子
惊动了军马,便微笑且严肃的告诉孩子
须要保护马类动物,爱护军马
......
让孩子们明白了人马和谐的道理
南山脚下,青松翠竹,依旧盎然
秋日札记
院墙外的蝉声愈弱
树叶一片片愈发变黄
青青草坪也变得枯黄了
茂盛与绽放以被秋的寂寥抹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不是超人,难能摆脱这秋的萧索
更由这北国之秋来得让人措手不及
院墙内的柿树
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风中晃悠
我停下脚步,不因为果香飘溢
而是乌瓦檐下戴着兰花头饰的妇人
她伫立在一张睡椅边上
风掀起她的裙摆
裸露出细长嫩白的双腿
迷离的光线,她干脆仰躺在了睡椅上
这个睡美人不像在酣眠
她只是躺在一个年轻人的梦里
我的呼吸急触起伏
慌乱中,悄然走开
远了,身上的燥热被风吹散
在这有梦的人生路途中
拼搏,换取明朝的艳阳天
我从大山走来
我从大山走来
袖口沾着蕨类的潮气
背篓里,装着整座山的沉默
一一是未开的野菊,未融的雪
脚边的石子都认路
它们跟着我踩过溪涧
水凉,却磨亮过我的赤脚
一一那是我童年最硬的茧
母亲的叮嘱藏在布衫褶皱里
风一吹,就飘出松柴的暖
青石磨盘转着皖南的夕光
把粗粮磨成日子的甜
后来在城里看见霓虹
总想起山顶的星子
它们不晃,却比所有灯都亮
光照里,呢呼吸都飘着杭白菊的冷香
2025.8.22于苏州东山
【解析】此诗以背篓为容器、菊花为信标、星子为航图,在十六行内完成了一场从地理迁徙到精神返乡的壮阔旅程。
在“皖南的夕光”段——有地域标识;末段“杭白菊”——具象化。